第4
课时 加法的简便运算(2)
1.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应用运算定律灵活计算加、减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加、减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18-8
120+70+80
79-10-19
34+50+66
2.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56+41-56
23+79+21-13
45+62+28
70+80+30+20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
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算法,分别请学生板书。
方法二: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学生汇报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
方法一:从这本书中先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再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方法二:从这本书中去掉昨天和今天看的页数和,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方法三: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再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你是用哪种算法计算的?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自己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方法的不同。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算法,它们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这三种算法各不相同,但解答结果都相同。
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时首先要看数的特点,如果减去的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那就选择用第二种方法,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如果减去一个数后,能得到整十数或整百数,那么就运用第三种方法,交换位置。选择什么方法,哪种方法简单,要看数的特点和方法的适用范围,这是最主要的。
2.练习。
(1)商店里有四本连环画,价格分别是56、31、19、24元,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教师:根据题意,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格相加,看哪一种价格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格接近100元。
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格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这样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帮助整理。
总结:这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学生掌握起来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学生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故事书每本48元,科技书每本47元,用10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元?
根据题意,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看一看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由于两套书的价格都略小于50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1题:根据连减与加法的关系填空。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强调简便方法的选择。
小组讨论,归纳规律。
教师板书:从一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a-b-c=a-(b+c)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注意:计算时,学生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容易忽略算式的整体。常见错误如下:
672-36+64=672-(36+64)
25+75-25+75=100-100
对此,教师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于连加运算,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运算。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4.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六”的第8题。
这一题提供的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车厢里的乘客数量与座位及空位数之间的关系。
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计算时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提醒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时要具有灵活性,要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五、课外作业
完成教材及同步练习对应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7957835-7957798
【答案】原式=(7957000+835)-(7957000+798)=(7957000-7957000)+(835-798)=835-8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