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总分:60分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本题5分)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蛋白质、糖类、脂肪
C.蛋白质、维生素
D.维生素、糖类、脂肪
2.(本题5分)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吸收的一种营养物质是( )
①食盐 ②淀粉 ③葡萄糖 ④维生素 ⑤豆油.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3.(本题5分)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淀粉、无机盐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D.水、无机盐、纤维素
4.(本题5分)医生往往要为身体虚弱的病人输葡萄糖溶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 )
A.能量
B.维生素
C.无机盐
D.蛋白质
5.(本题5分)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胰液,肠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胆汗,胰液
D.胰液,胃液,肠液
6.(本题5分)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的结构是( )
A.胰腺
B.甲状腺
C.唾液腺
D.肝脏
7.(本题5分)燃烧等量的下列物质,释放热量最多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无机盐
8.(本题5分)人的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体内物质
B.进行气体交换
C.使身体运动
D.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9.(本题5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食道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10.(本题5分)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瓶的瓶底
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11.(本题5分)关于合理膳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餐可以不吃,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多吃并要吃好
B.用高糖饮料或碳酸饮料代替饮用水
C.肉类和奶类为主;米饭要少吃
D.全天热量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为宜
12.(本题5分)如图所示是一幅人体解剖图的部分信息.其中所标注的各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 )
A.消化系统
B.生殖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3.(本题5分)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成____,在消化道中被____吸收.
14.(本题5分)病人几天吃不下饭,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的脂肪等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____.(判断对错)
15.(本题5分)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是 ______ 、 ______、 ______ 。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______ ,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______ 。
16.(本题5分)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口腔部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将部分____分解成____.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它能分泌____.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物质中,____在此开始被消化.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经过此处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将推入____.
17.(本题5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在这里最终被分解成____.
(2)图中7表示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与其他消化液不同是____.
(3)图中8能分泌消化液,其中的____,可以把淀粉转变成____.
三、简答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8.(本题5分)根据消化系统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最终彻底分解成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3)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
.
19.(本题5分)某学习小组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将馒头进行了3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回答下列问题(填写编号)
(1)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组作对照实验
(2)如果将三支试管都放在37℃左右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酒,
号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20.(本题5分)(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它分泌的______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3)蛋白质最初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它的最终产物是______.
21.(本题5分)三种有机物通过消化道时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
(1)甲、乙、丙分别代表____的消化.
(2)A、B、C、D、E分别代表的消化器官是:____
(3)蛋白质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消化,最终被分解成____;淀粉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消化,最终被分解成____;脂肪在________中消化,先经____的乳化作用变成____,再在肠、胰液中____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____和____.
(4)三种物质必须到达____才能分解成可吸收的成分.
22.(本题5分)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1)请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假设:____
(2)某同学猜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来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1、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合适小块;2、取一只洁净试管,在其中加入适量唾液;3、将馒头小块置入试管中;4、几分钟后,滴入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
这位同学的实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____
(3)这位同学看到,滴入碘液变蓝了.因而得出结论:唾液不能使馒头变甜.你同意他的判断吗,为什么?____.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章节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题干中的①食盐、③葡萄糖、④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②淀粉、⑤豆油属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因此选项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故选:B
4.【答案】:A;
【解析】: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为不能进食的病人点滴葡萄糖,目的就是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A
5.【答案】:D;
【解析】:解:通过分析知道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先是在胃内被胃液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再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在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有胃和小肠.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胃液、肠液和胰液三种.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水、维生素、无机盐不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它们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因此等量的下列物质含能量最多的是脂肪.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运动系统的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错误;
C、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C正确;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B。
(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的成分以及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11.【答案】:D;
【解析】:解:A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餐必须要吃,因为早餐既为一晚上消耗得到补充,又为上午的消耗做好准备,晚餐要清淡些.A错误.
B 每天人要和足量的水,有利于身体健康,高糖饮料和碳酸饮料代替不了饮用水.B错误.
C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以谷类食物为主,吃适量的肉类和奶类,不是为主.C错误.
D 全天热量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为宜.附和合理膳食,有利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因此图示中所标注的各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
故选A.
13.【答案】:葡萄糖;小肠;
【解析】:解: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如图所示:即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故答案为:葡萄糖;小肠.
14.【答案】:√;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病人几天吃不下饭,身体明显消瘦了”,体内贮存的备用能源物质---脂肪被消耗,因此身体明显消瘦.
故答案为:√
15.【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脂肪;
【解析】: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16.【答案】:淀粉;麦芽糖;肝脏;胆汁;胃;蛋白质;小肠;大肠;
【解析】:解:在消化系统中,口腔内含有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肝脏属于大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首先进入胆囊进行储存,然后进入消化道.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
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所以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肠腺分泌肠液.小肠内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即粪便)进入大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淀粉;麦芽糖肝脏;胆汁;胃;蛋白质;小肠;大肠
17.【答案】:5;小肠;氨基酸;肝脏;不含消化酶;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解析】:解:由图示可以看出:1口腔;2食道;3胃;4大肠;5小肠;6;肛门;7肝脏;8唾液腺;9咽;10盲肠;11阑尾;12小肠.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约5-6米;小肠内有许多环行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对脂肪、糖类、蛋白质进行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
(2)图中7表示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与其他消化液不同是不含消化酶.
(3)口腔分泌唾液,唾液里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故答案为:(1)5小肠; 氨基酸;
(2)肝脏; 不含消化酶;
(3)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8.【答案】:⑥小肠;③;胃;氨基酸;⑥;小肠;④;肝脏;
【解析】:解:(1)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肠腺分泌肠液.小肠内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可见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③胃,在小肠里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3)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
(1)故答案为:(1)[⑥]小肠;
(2)[③]胃;氨基酸;[⑥]小肠;
(3)[④]肝脏.
19.【答案】:①②②;
【解析】:解:(1)①②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①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②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
故答案为:(1)①②;
(2)②
20.【答案】:⑥;小肠;④;肝脏;胆汁;③;胃;氨基酸;
【解析】:
解:(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这是因为小肠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3)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即蛋白质最初被消化的场所是图中的③胃,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1)⑥;小肠
(2)④肝脏;胆汁
(3)③胃;氨基酸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胃,④是肝脏,⑤是胰腺,⑥是小肠,⑦是大肠,⑧是肛门.
该题考查了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21.【答案】:答:甲首先被消化,所以甲代表淀粉;丙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所以丙代表脂肪;剩下的乙就代表蛋白质.甲开始消化的部位是A,所以A代表口腔;甲、乙、丙都能在E内消化,所以E代表小肠;乙开始消化与D,所以D代表胃;剩下的B和C就分别代表咽和食道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后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它们最终是在小肠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
故答案为:(1)淀粉、蛋白质、脂肪 (2)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3)[D],胃,[E],小肠,氨基酸,[A],口腔,[E],小肠,葡萄糖,[E],小肠,胆汁,脂肪微粒,消化酶,甘油,脂肪酸 (4)小肠;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胃和小肠.淀粉在口腔和小肠两个部位被消化;人体的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进入在小肠后,被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和小肠内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首先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不但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22.【答案】:解:(1)咀嚼馒头感觉到甜味,是由糖生成,可以判断淀粉发生了转化,所以做出的假设是淀粉在口腔中变成糖了;
(2)观察该同学的操作步骤可以发现,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就降低了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必须在37℃中才能发挥活性,本实验没有这一步操作,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淀粉在口腔中变成糖了
(2)没有设置对照组
(3)不同意,应放在37℃温水中5--10分钟;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据此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