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压力与压强(学生+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学生+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5 15:28:24

文档简介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一、压力
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受压面,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
二、压强
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可以写成p=。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压强单位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
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
压力
压强
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意义
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单位
牛顿(N)
帕斯卡(Pa)(1Pa=1N/m2)
大小
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
不但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液体对容器底部
F=pS
p=ρgh(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压力的作用点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其他情况下压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
三、液体压强
1.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2.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
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的压强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的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3.公式p=ρgh和的区别和联系。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4.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易考点
1.压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式与推导式,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区别。
【考点与例题分析】
考点一
压力、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
例1、如图所示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考点二
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考点三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例3、【巴中】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
A.
F甲=F乙,
p甲=p乙
B.
F甲p甲C.
F甲=F乙,
p甲D.
F甲=F乙,
p甲>p乙
考点四
物体压强的比例计算
如图所示,有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甲的边长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则甲对乙产生的压力与地面受到乙的压力之比为
;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与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考点五
液体压强的计算
例5、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种液体,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5cm2,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是
N,液体的密度是

【强化练习与拓展】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2、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如图所示,用50N的力将重力为30N的正方体按压在天花板上,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力是
N。若正方体与天花板接触面积是2×10-2m2,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强是
Pa,其物理意义是

4、【青岛】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显然筐中越深处的小球受到的挤压越厉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体压强可能和深度有关。
然后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
实验器材:大烧杯、
、刻度尺、水。
经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筐中的小球
方法
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
→得出结论,在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
法。
拓展
小雨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5、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较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一、压力
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受压面,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
二、压强
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可以写成p=。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压强单位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
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
压力
压强
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意义
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单位
牛顿(N)
帕斯卡(Pa)(1Pa=1N/m2)
大小
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
不但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液体对容器底部
F=pS
p=ρgh(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压力的作用点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其他情况下压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
三、液体压强
1.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2.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
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的压强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的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3.公式p=ρgh和的区别和联系。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4.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易考点
1.压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式与推导式,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区别。
【考点与例题分析】
考点一
压力、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
例1、如图所示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B
)。
(思路点拨:压力与重力不同,数值上也不一定等于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垂直,作用点在接触面上;重力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考点二
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思路点拨:由图可知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受力面积关系为?S甲>S乙>S丙,而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F=pS可知,甲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最大。正方体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铜块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pS+mg,对地面的压强为p′=三个实心正方体上所放的铜块质量相等,且丙的受力面积最小,所以此时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丙。)
考点三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例3、【巴中】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C
)。
A.
F甲=F乙,
p甲=p乙
B.
F甲p甲C.
F甲=F乙,
p甲D.
F甲=F乙,
p甲>p乙
(思路点拨: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水=m水g,而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考点四
物体压强的比例计算
如图所示,有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甲的边长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则甲对乙产生的压力与地面受到乙的压力之比为
1:5
;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与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4:5

(思路点拨:两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则p甲:p乙=G甲:(G甲+G乙)=m甲:(m甲+m乙)=1:5.S甲:S乙=1:4,p甲:p乙=.)
考点五
液体压强的计算
例5、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种液体,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5cm2,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是
49
N,液体的密度是
1×103kg/m3

(思路点拨: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F=pS=980Pa×5×10-4m=0.49N;液体的密度:ρ==1×103kg/m3。)
【强化练习与拓展】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思路点拨: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因为pA=pB,hA<hB,所以ρA>ρB。又因为pA=pB,SA>SB,所以FA>FB。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GA>GB,即mA>mB。故选C。)
2、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
C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思路点拨:倒置后水的深度h变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故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p=FS可知,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选C。)
如图所示,用50N的力将重力为30N的正方体按压在天花板上,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力是
20
N。若正方体与天花板接触面积是2×10-2m2,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强是
1000
Pa,其物理意义是
每平方米受力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为1000N

(思路点拨:木块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G、手对物块向上的压力F和天花板对物块的压力F1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G+F1=F;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F1=F-G=50N-30N=20N;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与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F2=F1=20N。利用公式计算木块对天花板压强,根据压强的定义即可得出其物理意义。)
4、【青岛】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显然筐中越深处的小球受到的挤压越厉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体压强可能和深度有关。
然后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
实验器材:大烧杯、
压强计
、刻度尺、水。
经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筐中的小球
方法
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
收集事实与证据
→得出结论,在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
类比
法。
拓展
小雨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盐水(或其他液体)

(思路点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同一种液体水,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大小,则还需要压强计。小雨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通过类比法猜想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实验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若要继续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需要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盐水或酒精等其他液体)。)
5、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较
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二行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一个定值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不同的,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思路点拨:(1)对于同种液体(ρ相同),因为S(S为圆柱体的底面积)相同,所以根据公式F=pS=ρghS可知,液体对上(或下)表面的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对于不同种液体(ρ不相同),因为S相同,所以根据公式F=pS=ρghS可知,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对上(或下)表面压力大。(3)对于同种液体,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ΔF=F下-F上=ρgh下S-pgh上S=pgS(h下-h上)=ρgSL(L为圆柱体的高)是一个定值;对于不同种液体,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力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