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期末复习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期末复习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15 15: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实验原理
当偏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T=2π,它与偏角的大小及摆球的质量无关,由此得到g=。因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
2.实验器材
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不易伸长的细线(约1 m)、秒表、毫米刻度尺和游标卡尺。
3.实验步骤
(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作上标记,如实验原理图所示。
(3)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r,计算出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计算出金属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即T=(N为全振动的次数),反复测3次,再算出周期=。
(5)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规律方法总结
1.注意事项
(1)构成单摆的条件:细线的质量要小、弹性要小,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摆角不超过5°。
(2)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
(3)测周期的方法:①要从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此处速度大、计时误差小,而最高点速度小、计时误差大。
②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以后每当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1次。
(4)本实验可以采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即用纵轴表示摆长l,用横轴表示T2,将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标出,应该得到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k=。这是在众多的实验中经常采用的科学处理数据的重要办法。
2.数据处理
处理数据有两种方法。
(1)公式法:测出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求出周期;不改变摆长,反复测量三次,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然后代入公式g=求重力加速度。
(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T2,因此,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l对应的周期T,作l-T2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即可利用g=4π2k求得重力加速度值,如右图所示。
3.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悬点不固定,球、线不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而不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等。
(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上,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振动次数。
例1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你所选用的器材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 m左右的细绳;
B.长30 c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 cm的铅球;
D.直径2 cm的铁球;
E.秒表;
F.时钟;
G.分度值是1 cm的直尺;
H.分度值是1 mm的直尺。
所选器材是________
(2)实验时对摆线偏离竖直线的要求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解析】 (1)单摆周期公式为T=2π,经变换得g=。因此,在实验中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出g的值,而不是验证单摆的振动规律。如果在实验中选用较短的摆线,既会增大摆长的测量误差,又不易于保证摆角满足小于10°的要求。为让单摆的振动缓慢,方便计数和计时,所以应选A。摆球应尽量选重的,所以选C。
因为单摆振动周期T的测量误差对重力加速度g的影响较大,所以计时工具应选精确度高一些的秒表。摆长的测量误差同样对g的影响较大,也应选精度较高的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
(2)因为当摆球振动时,球所受的回复力F=mg sin θ,只有当θ很小时, sin θ≈θ,单摆振动才是简谐运动,周期T=2π的关系式才成立。
【答案】 (1)ACEH (2)见解析
例2 (多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摆长时,应该用力拉紧摆线
B.单摆的摆线越长,测得的重力加速度越准确
C.如果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带孔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可供选择,应选用实心铁球作摆球
D.为了便于改变摆线的长度,可将摆线的一端绕在铁架上端的圆杆上以代替铁夹
【解析】 为了减小测摆长时的偶然误差,固定好悬点,要让摆球自然下垂,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摆线的长度,再用游标卡尺测出球的直径,故A项不正确。由误差分析可知摆长越长对实验造成的误差越小,故B项正确。为了尽量减小空气阻力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实心铁球,故C项正确。摆线的一头应用铁夹固定作为悬点而不应该将绳绕在圆杆上,这样摆动过程中很容易使摆长改变,给实验造成误差,D项不正确。
【答案】 BC
例3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见表。
l/m 0.5 0.8 0.9 1.0 1.2
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请利用此图线求重力加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单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公式法:据公式g=,把实验中的数据代入,则g=4π2n2l+/t2,求得各次的g值,最后取平均值。图象法:作T2-l图象,由g=可以知道T2-l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k的物理意义是4π2/g,所以作出T2-l图象后求斜率k,然后可以求得重力加速度g=4π2/k。作出图象如上图所示,求得直线斜率k=4.00,即g=4π2/k=4×(3.14)2/4.00 m/s2=9.86 m/s2。
【答案】 9.86 m/s2
1.(多选)针对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下面各种对实验误差的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时间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B.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C.将振动次数n记为(n+1),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
D.将摆线长当作摆长,未加摆球的半径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
2.(多选)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3.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了多组摆长和运动周期,并根据相应的实验数据作出了T2-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判定该同学出现的错误可能是________。
(2)虽然实验中出现了错误,但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仍能算出重力加速度,其数值为________m/s2。
4.(2015·天津)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多选)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2)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为1 m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 cm、精度为1 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周期T2;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ΔL,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量悬点到小球的距离为96.60 cm,用卡尺量得小球直径是5.260 cm,测量周期有3次,每次是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计时终止,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数的次数 61 81 71
时间/s 60.40 79.80 70.60
这个单摆振动周期的测定值是________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是________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明显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A.测量摆长时,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摆长
B.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此后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出经历的时间为t,并由计算式T=求得周期
C.开始摆动时振幅过小
D.所用摆球的质量过大
3.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_______。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_______。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______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
(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此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 T-lg L图线为________(选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北京)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多选)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s,g=____m/s2。
(4)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和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1、l2、T1、T2表示)。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课堂练习
1.AC 【解析】由g=可知,时间对g的影响较大,A正确,B错误。振动次数多记了一次,说明T值偏小,则测得的g值偏大,C正确。只计算了摆线长,未加摆球的半径,则l值偏小,g偏小,D错误。
2.AC
3.(1)测摆长时没有加小球的半径 (2)9.86
【解析】T2-l图象应为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题中图象为一次函数,说明该同学作出的是T2和摆线长之间的关系图,没有加小球的半径。此一次函数的斜率为4π2/g,直线的斜率由图中可求出,代入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4.(1)BC (2)
【解析】(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误差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小球,A错。如果振幅过大(摆角大于10°)小球的运动不再是简谐运动,所以误差较大,D错误。要求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摆长不变,且是单摆,而不能是圆锥摆,故选B、C。
(2)T=4π2,同理得T=4π2,两式相减可得g=
课后练习
1.2.01 9.69 【解析】小球从第一次摆过最低点时开始记一次,则摆过的半周期数应为n-1次,周期数应为,总时间除以周期数得到周期,然后计算三个周期的平均值。摆长应为摆线长加小球半径,算出摆长后代入公式即求出重力加速度g。
2.B 【解析】周期应为T=t/15,选项中周期偏小,造成g偏大。
3.(1)数据采集器 最低点(或平衡位置)  (2)直线 4π2/102c
【解析】(1)只有小球在最低点时,磁感应器中的磁感应强度才最大;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应有N-1个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应为(N-1)/2个周期,因此T=。
(2)根据T=2π,取对数得:lg T=lg L+lg 2π-lg g,因此图象为一条直线;图象与纵坐标交点为c,则c=lg 2π-lg g,整理得:g=4π2/102c。
4.(1)AD (2) (3)2.01 9.76(9.76~9.77) (4)B (5)
【解析】(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基本条件是摆线长度远大于小球直径,小球的密度越大越好,故摆线应选取长约1 m左右的不可伸缩的细线,摆球应选取体积小而质量大的铁球,以减小实验误差,故选A、D。
(2)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振动周期T=,根据单摆周公式T=2π,可推出g=。
(3)5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100.5 s,则振动周期T== s=2.01 s,代入公式求得g==9.76 m/s2。
(4)由T2=L可知T2-L图象的斜率k=,b曲线为正确的图象。C.斜率越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越大,选项C错误。A.在图象中图线与纵轴正半轴相交表示计算摆长偏小,如漏加小球半径,与纵轴负半轴相交表示摆长偏大,选项A错误。B.若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测量值偏小,g值测量值偏大,对应的图象斜率偏小,选项B正确。故选B
(5)设A到铁锁重心的距离为l,则第一次的实际摆长为l+l1,第二次的实际摆长为l+l2,由周期公式T1=2π,T2=2π,联立消去l,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