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哪些事。
3.抓住描写李大钊动作、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走近作者】
李星华
(1911—1979),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
年夏,
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她的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稚
(
)
避
(
)
峻
(
)
瞅
(
)
绑
(
)
执
(
)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难
(
)
重
(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圈起来,读两遍。
幼稚
避免
严峻
啪嚓
瞪眼
僻静
皮靴
魔鬼
苦刑
棉袍
执行
埋头
含糊
局势
轻易
尖锐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过度
瞅了瞅
绑起来
啃东西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被难:
僻静:
严峻:
含糊:
军阀:
尖锐:
乱蓬蓬:
会意:
怒气冲冲:
2.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理清线索
①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文体),作者__________采用第一人称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父亲________被害的经过。
②除开头外,文章是按( )——( )——( )——( )的顺序来叙述的。
A.被审时 B.被害后
C.被捕时 D.被捕前
(2)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
③“父亲一向是慈祥的……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造成父亲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是( )(多选)
A.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
B.孩子还小,关于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里的后果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C.李大钊不喜欢孩子问这方面的问题。
D.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李大钊只顾着工作,无暇顾及孩子。
④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父亲( )
A.不听劝告,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
B.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C.认为还不到离开的时候,时候到了自然会离开。
D.要求母亲不要唠叨,以免影响他工作。
(3)被捕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⑤作者在叙述父亲被捕时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我”的恐惧与父亲的镇定对比,敌人的来势汹汹与父亲的不慌不忙对比。
( )
⑥“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的残暴。
( )
⑦“看好,别让他自杀!”这句话是父亲说的,表明父亲怕阎振三自杀( )
⑧
与“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
A.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B.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C.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D.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4)被审时——沉着应对、平静慈祥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______,非常_____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________。
⑨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
⑩父亲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害后——全家悲痛,铭记当日
父亲被害的日子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通过舅姥爷从街上哭着回来和母亲昏过去三次,我们能够体会到父亲被害后全家人____________的心情。
【摘抄积累】
4.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片段赏析】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轻易: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李大钊的名言:
(1)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3)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4)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参考答案】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稚zhì(幼稚)
避bì(逃避)
峻jùn(严峻)
瞅chǒu(瞅一眼)
绑bǎng(绑住)
执zhí(执行)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nán(困难)
chóng(重复)
难
nàn(遇难)
重
zhòng(重要)
(3)略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僻静:(地方)
偏僻清静。
严峻:严厉;严肃。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尖锐:(声音)高而刺耳。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2.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①回忆录
李星华
李大钊
②D
C
A
B
(2)③A
B
④B
(3)⑤√
⑥×
⑦×
⑧D
(4)安定
沉着
信心
⑨动作
神态
⑩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5)1927
4
28
无比悲痛
4.(略)
5.1.J
jí
2.(1)模糊,不清楚。
(2)父亲不随意、随便离开北京。
3.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5.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局势越严重,越不能离开
对革命高度负责,把生死置之度外
6.示例:您那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忠于革命事业,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就是你们这种为老百姓奉献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读拼音,写词语。
?
??
??
??
?
Zhí
xíng
duǒ
bì
yán
jùn
piān
pì
mó
guǐ
kǔn
bǎng
(
)(
)(
)(
)(
)(
)
二、辨字组词。
避(
)
瞅(
)
峻(
)
绑(
)
僻(
)
啾(
)
骏(
)
帮(
)
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边走边哼(hēng)着歌。
B.哼(hng),谁信你的!
C.这道墙中间有夹(jiā)层。
D.天气越来越冷了,人们穿上了夹(jiā)袄。
2.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B.我的妈妈满脸横肉,有时对我和妹妹可严厉了。
C.穿灰制服的宪兵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
D.刘宁宁怒气冲冲地说:“谁翻我的书包了?”
四、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低声母亲说:“妈,
昨天是4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就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一生。所以,他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特别同情,经常慷慨地救济穷苦人民。
有一年冬天,李大钊从报社刚领回一笔稿费。他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又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了,这一点稿费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他走到一个街口,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在马路边,伸出一只骨瘦如柴的手,向过路的人们乞讨。李大钊走到老人的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摸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
看看手里这么多的钱,又看看李大钊,干瘪的脸上挂满了泪珠,连声说道:“谢谢,先生!谢谢,恩人!”
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句“回去好好安排一下生活”,就离开了。李大钊的一位友人对他有一句评语,说他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这个评语是毫不过分的。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并列
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
A.李大钊将自己全部的稿费给了路边乞讨的老人。
B.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C.老人受到李大钊的救济,万分感谢。
D.李大钊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
3.短文第2自然段中对李大钊心理活动的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毫不犹豫”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执行
躲避
严峻
偏僻
魔鬼
捆绑
二、避(逃避)
瞅(瞅一眼)
峻(严峻)
绑(捆绑)
僻(偏僻)
啾(啾啾)
骏(骏马)
帮(帮助)
三、1.D
2.B
四、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部分书籍和文件烧掉。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这一天。
五、1.A
2.A
说明李大钊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着急用钱,与下文他毫不犹豫地救济乞讨的老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李大钊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
4.
不能删去,“毫不犹豫”说明李大钊救济老人时很果断,突出了他舍己为人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