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6 10: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六课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惠(huì)   纵然(zòng) 契约(qiè)
B.监督(dū) 循环(xún) 包揽(lǎn)
C.悲悯(mǐn) 推卸(què) 赔礼(péi)
D.诸位(zhù) 排解(jiě) 大抵(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圣贤豪杰 砰然心动
B.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宽宏大量 乔装打扮
C.水乳交融 混然一体 众口砾金 秘而不宣
D.恬不知耻 一脉相承 不醒人事 言简意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考结束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暂告一个段落,家长和考生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B.杜甫悲天悯人,有一颗古仁人之心,所以他的诗大多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C.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少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D.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依然令人摸不着边。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 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6.仿照示例写句子。
示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生什么事最乐呢?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7.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8.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9.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三、中考演练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
鲁先圣
①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恐怕谁都说不清楚。因为,不仅仅社会上的行业有多少难以说清,同一个行业里又因为岗位和职务的不同身份也千差万别。而且,就是具体到一个人,往往也有多个身份:在社会上一个身份,在家庭中一个身份,在朋友中一个身份等等。
②身份,是一个人的标志,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是一个人享有多少社会尊严的尺度。
③但是,不论有多少身份,我以为,读书人始终是一个高贵的身份。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④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标志。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⑤在现在的大学里,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工具,那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比如两个弹奏铜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⑥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没有作为一个读书人的那份深厚和优雅。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买了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的课,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读书人。
⑦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因为那样的读书失去了读书的真味。黄山谷曾经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读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这样的读书人,抛却了世俗和功利。仅仅剩下一种美好而高贵的身份了。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为什么作者认为读书人是一一个高贵的身份?请用原文回答。
13. 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1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下面对于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⑧①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 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B
3.C
4.C
5.B
6.【答案】示例:金榜题名吗?不是。家财万贯吗?不是。吃吗?穿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乐的事,莫乐于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课内精读
7.【答案】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8.【答案】(1)“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9.【答案】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10.【答案】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三、中考演练
11. 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
12. 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3. 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
14.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与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具体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 C
16. 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 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