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6 11: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与口算算理。
一、铺垫导入
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书店买书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书店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你从这幅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套书14本,两套书多少本?
师:求两套书多少本?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呢?
生:2个14
师:你能列式并口算吗?
生:14×2=28(本)
师: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10×2=20
4×2=8
20+8=28
师:那求10套数有多少本?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生:10个14
列式计算,并说出口算过程。(一盖一补)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掌握得不错。
二、设疑导学
尝试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提出数学问题
师:图书室的老师也来书店为大家购买图书了,你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4×12=
师:在计算14×12时,你能和刚才计算14×2和14×10那么快的速度说出结果吗?
生:不能了!
三.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那你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它的结果。
生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把14×12中12拆成10和2
14×10=140
14×2=28
140+28=168(拆成整十和一位数)
生2:
把12拆成2×6
14×2=28
28×6=168(拆成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为什么拆成2×6。还有别的拆法吗?
生3:把12拆成3×4
师: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还有其它计算方法吗?
生:竖式计算!
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2)请同学到黑板前汇报。
(3)教师进行板演。
师: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写好后先算什么?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2”去乘“14”:2×4=8,8写在个位。2×10=20,写在十位上。
师:算完个位,再算什么呢?
生: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1”去乘“14”的“4”:十位的“1”表示10,10×4=40
师:所以1×4=4的4写在那一位上?
生:写在十位上。“0”可省略不写。
师:然后再用十位“1”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多少乘多少?
生:10×10=100
师:所以1×1=1的“1”写在哪一位?
生:写在百位上,表示100.
师:说的对极了。最后还要把两次的积怎么样?
生:加起来。
师:得多少?
生:168本。
师:也就是说这套书共有168本。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总结出这么好的算法,现在咱们根据点子图一起来来回顾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以及竖式与口算的联系。
师:观察今天学的和以前学的乘法笔算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和乘数的各位、十位对齐。
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回答:笔算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吧!
1.
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41×21=
21×34=
2.
小马虎体验中心
(见课件)
3.
解决问题。
买来14桶羽毛球,每桶12个,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归纳整理
内化提升
师:其实,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还有更深的探讨空间,今天我们研究的只是较为浅显,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明天我们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