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高祖618年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唐朝的兴衰
??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材料1: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重用宦官高力士。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中央: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的背景
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唐玄宗时,边境设置10个节度使。
安史之乱的背景
材料2: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地方: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背景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②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
③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安禄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安史之乱
755年-763年
材料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它使唐王朝转盛而衰,此后中央王朝已经没有能力再控制地方。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不断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的原因
藩镇割据,兼并战争
赋役繁重,民不聊生
统治腐败,宦官专权
黄巢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粗通笔墨。875年,黄巢率兵起义,之后进入长安。黄巢部下的大将尚让,对长安城的人说:“我们起兵,都是为了百姓。我们决不像唐朝皇帝那样,不把你们当人看待。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好了。”
唐朝灭亡(907年)
朱温:唐朝农民军的叛将。
朱温
907年,废哀帝,建
立了后梁政权。唐朝
灭亡,中国历史进入
五代十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
朱 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907—923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923—936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947—950
后周
郭 威
邺都留守
951—960
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武力统治、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的影响: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
代
十
国
小结: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C
当堂检测
2、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B
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C
4、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唐玄宗任用奸相
B.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C
5、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的实质:( )
A.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唐末扩大地方权利
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外族入侵
C
唐高祖618年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唐朝灭亡
读史明智:
唐朝的兴衰给我们当今社会哪些启示?
1、时刻保持不骄不躁、艰苦朴素的作风。
2、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3、重用贤才,远离小人。
4、坚守信念,不忘初心。
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是逃不脱盛极而衰的命运,唐玄宗一手缔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又一手将唐朝带入了黑暗的深渊,只持续了30年的开元盛世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此为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