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05页、106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确定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彩色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 转化是我们平时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对比尝试、感知“转化”。
1、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这两个图形,那个面积大一些?
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
那么能不能把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呢?
(1)请同学在作业纸上试试怎样使图形变得简单。
(2)学生自主尝试。
(3)学生反馈。
左图:上面半圆向下平移8格。
右图:左右两个半圆绕上面点顺、逆方向旋转180度。
两个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原图形面积相等。
2.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如何把复杂变得简单的?
思考:
(1)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例1提出的问题?
(2)你觉得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3)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什么策略?运用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
同位交流、反馈。
3.小结。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两个复杂的图形,在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前提下,转化成两个简单的图形,把复杂的问题便简单了。
板书:复杂 简单
三、回顾举例、体验“转化”。
1.其实,在以前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许多问题。先回忆下,再和小组的同学们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学生反馈。
(1)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
(3)梯形。
(4)小数乘法。
(5)小数除法。
(6)分数加减法。
……
4.小结。
看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观察这些例子,都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内容。
板书:未知 已知
四、重组练习,运用“转化”。
1.练习十六第2题。
( )
( )
( )
( )
( )
( )
(1)快速抢答,说明理由。
(2)第三幅图可以怎样转化?
2.练一练。
(1)读题。观察这两个图形,你打算怎样转化?
学生尝试。
(3)利用教具,请学生展示转化的过程。
3.练习十六第3题。
(1)根据刚才的经验,你能解决这题吗?先交流,再用教具摆一摆。
(2)学生尝试完成。
4.练习十六第1题。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转化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交流完成。
五、全课小结,深化“转化”。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