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自行车胎爆炸 B.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石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3.下列哪种气体可以作为灯泡内的填充气(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稀有气体 C.液态氧 D.海水
5.下列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D.硫,铁,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7.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 O2 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8.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9.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写出物质名称。
(1)酥脆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变软 _____。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_____。
(3)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的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_____ 。
10.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这可能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
(4)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5)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1.(1)小亮同学想探究氧气的性质。他收集两瓶氧气,如图所示:甲瓶瓶口朝上放,乙瓶瓶口朝下放,并迅速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请猜想一下,在两个集气瓶中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知道氧气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
(2)哪个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些?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由此还可联想到在实验室收集到的集气瓶中的氧气应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在桌面上。
参考答案
1.C
【详解】
①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握长柄,大拇指按在长柄上,故不正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将导气管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④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不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A、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生成氧化铁,化学变化;自行车胎爆炸是气体膨胀引起,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矿石粉碎是物质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质的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纸撕成碎片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是吸收了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用作保护气,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一些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C、二氧化碳一般不会作为灯泡内的填充气,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不会作为灯泡内的填充气,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洁净的空气组成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其他的气体,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是把氧气经过降温加压得到,因此液态的氧属于纯净物,故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5.B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错误;
D、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固体-可吸入颗粒物,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故选B。
7.A
【详解】
A、集气瓶中的水是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不能体现水的作用;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压减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量筒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选项能体现水的作用;
C、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能体现水的作用;
D、排水法中向集气瓶中加满水的作用是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同时收集气体时便于观察收集气体的量,故选项能体现水的作用。
故选A。
8.拉瓦锡
【详解】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确认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9.水蒸气 氧气 二氧化碳
【详解】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0.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在空气中燃烧:黄白色火焰,放热,冒白烟 1、红磷的量不足 2、实验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否 因为碳燃烧会生成CO2,使得瓶内气压没有明显的改变
【分析】
该实验利用红磷燃烧来消耗氧气,瓶内气体的量减少,气压减小产生压强差水被压入,被压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减少的量。
【详解】
(1)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使氧气尽量消耗,结构更精确;即为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红磷燃烧主要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
(3)1、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被充分的消耗, 2、实验装置漏气有空气进入填补了因氧气减少产生的空缺,使气压无明显变化,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温度越高压强越大使压强差偏小;
(4)物理性质:由现象可得,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剩余气体不会与红磷发生燃烧反应即为不支持燃烧,其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即不燃烧;
(5)否,因为碳燃烧会生成CO2,会填补氧气减少产生的空间,使得瓶内气压没有明显的改变,就无法通过压强差来测得氧气的体积。
11.木条都复燃且在甲瓶中现象更明显 氧气有助燃性 甲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乙瓶中瓶口向下部分氧气逸出,故甲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正立
【详解】
(1)氧气有助燃性,密度大于空气。甲瓶瓶口朝上放,乙瓶瓶口朝下放,并迅速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在两个集气瓶中木条都复燃且在甲瓶中现象更明显,由此可知道氧气的一条化学性质是支持燃烧。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乙瓶中瓶口向下部分氧气逸出,故甲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由此还可联想到在实验室收集到的集气瓶中的氧气应正放放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