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2和“练一练”,第31页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地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1.回顾策略:同学们,从三年级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回顾一下,你已经学过哪些策略?和同桌说一说。
让我们随着电脑老师一起来梳理一下: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从条件和问题想起的策略,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四年级时我们接触了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形象地分析问题;五年级时我们又学习了列举和转化的策略;而上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假设的策略。
2.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
1、课前探究,交流策略
出示: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租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请你来读一读。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预设:
a、大船和小船一共10只,大船和小船共坐42人。
b、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C、要求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困难?
生1: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都要求。
生2: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坐的人数不同。
生3:不能直接用总人数除以每只船坐的人数计算。
同桌交流:困难可以促进我们更深入的思考,课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已经准备了一些想法,拿出导学单和同桌交流一下。
2、过渡:老师在批阅导学单时,发现同学们的解答过程真是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大家的想法。
全班交流:
预设:如果有画图的策略
(1)从画图到列式
师:XXX,你能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吗?
学生完整地交流画图的过程及想法。
介绍完,师追问:
①从他的交流中,你知道他是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的?(画图)
是的,你们听明白了吗?
都听懂了,很好,那老师就来采访一下:
②题中既有大船又有小船,你一开始先画10只大船是怎样想的?
生3:一共租了10只船,假设10只都是大船。
师:他先假设10只都是大船,可以吗?
③假设10只都是大船后,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假设10只都是大船后,可以坐下几人,与实际相比怎么样,为什么会多8人呢?)
生3:假设10只都是大船后,乘坐50人,比42人多8人,说明乘得人数多了(大船多了)。
④对,那我们怎么办?
生3:就要把一些大船改成小船。
师:就是要调整大船小船的只数。
【如果学生已答到可不追问】⑤怎样调整呢?
生3:因为现在多坐了8人,去掉4个2就正好去掉8人,也就是将4只大船换成4只小船。这样大船就有6只小船有4只,正好坐42人。
提问:老师发现也有同学是列式解决这个问题的,请他们来交流一下。为了让同学们听明白你的思考过程,你可以结合图来说明。
展示列式计算的方法,让生完整的说说思考过程。
交流过后追问:为什么多8人?
生:因为把小船看成了大船,每只小船看成大船就多2人。
我们跟着电脑老师的画图提示来说一说列式计算的过程。(课件边演示学生边说)
小结:看,解决问题时,首先进行“假设”都是大船,之后发现“多了8人”,对假设的情况进行“调整”,最终获得结果。
检验:我们可以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生:6×5+4×3=42(人)
师:这是在检验什么?(乘坐的总人数)还需要检验什么?
生:租了10只船,6+4=10(只)。
小结:我们要分别检验乘坐的总人数和船的总只数这两个已知条件。
请你将刚才的过程和同桌说一说。
过渡:除了先假设10只大船,还可以先怎样假设?
生4:先假设10只都是小船。
师:你能跟着电脑老师的提示画一画、算一算吗?
追问:为什么少12人?怎么办?
小结:通过画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示题意,方便我们找到答案,同时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算式。
(3)列举的策略
提问:继续交流,还有其他策略吗?(列举)
呈现学生列举的过程或表格,让学生解释。
①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师: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列举其实就是 假设 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
提问:这样列举,你觉得怎么样?
生5:这样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列举不容易遗漏,很有序。
(可无)生6:只要列举到总人数是42人就可以了。
追问:那么列举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生:列举到总人数是42人为止。
师:真了不起,总人数42人是判断依据。老师把这位同学的方法整理在黑板上。(板贴表格已填)
师:深入地思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答案。
②从同样多开始列举(假设的策略)
提问:除了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列举,还有其他列举方法吗?
生8:5只大船5只小船。
师:就是假设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请用这种方法列举的同学来具体说说看。
(出示表格)
大船只数
小船只数
乘坐的总人数
和42人比较
5
5
5×5+5×3=40
少了2人
师:他的方法听懂了吗?老师也来采访一下:
假设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总共乘坐几人,和42人比较怎么样?
生9:……总共乘坐40人,少了2人。
师:人数不符合实际,怎么办?
生9:调整大船和小船的只数。
师:怎样调整大船小船的只数?
生9:和42人比较少了,说明大船少了,就将大船调多1只,这样正好乘坐42人。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调整的呢?
生9:根据比总人数42人多还是少来调整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比42人少了,怎么办?如果比42人多了呢?
生9:比42人少了,说明大船少了将大船只数加1;比42人多了,说明大船多了将大船只数减1。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很好、思路很清晰)是的,当假设后的乘坐人数不符合实际时,要根据实际总人数来调整。
对比三种列举方法: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列举(全屏展示),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0:我发现大船小船的只数加起来都要等于10。
生11:我发现从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开始列举最方便。
……
过渡: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列方程
呈现方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对应假设调整的表格x 10-x 5x+3(10-x)=42
师评价:列方程也是我们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
(5)小结:
提问:同学们积极动脑,用了不同的策略解决了问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无论是画图,还是列举等,首先要进行“假设”,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解决问题。
4、回顾整理,提炼策略
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如学生不知如何作答,追问:刚才我们用到了哪些策略?
师:是的分析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我们要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练习五第4题
谈话:我们继续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为什么不选择画图?
生:这里涉及的数量比较大,画图太麻烦。
(3)学生展示,集体交流,说说怎样通过列表、调整,来推算出结果。
2、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道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难题,你敢挑战吗?
(1)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读题,提问:谁来翻译这段古文?
(2)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交流:谁来向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分别呈现列式计算或方程的方法。
学生有的用列举的策略解答,来不及完成,师追问:你选择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没完成?
强调列式计算和方程的普适性。
3、对比建模
(PPT同页出示解决的三个问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时,提醒:大家看,“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这个条件相当于鸡和兔的“腿22条”、“制作了78件蝴蝶标本”(ppt相同色块突出)
而“租10只船正好坐满”这个条件相当于另外两个问题中的哪个条件呢?(学生回答,ppt突出)
你还能找到其他相对应的条件吗?
问题呢,有没有共同点?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鸡兔同笼”问题。
谈话: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并和你的好伙伴分享。
四、小结反思,分享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反思:
1.我们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的?
2.怎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
3.还有什么其它的收获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