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学生探索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转化”
1、猜字谜。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先来猜个字谜。
出示谜面:72小时。
你是怎么想到的?(如果学生猜不出,就适当提示)
课件出示:72小时 3日 晶
2、小结:我们刚才猜这个字的过程中,就运用了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转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转化的策略。(板书完整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二、教学例题,感知“转化”
1、出示例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学生猜测)
2、启发思考:这两个图形比较复杂,不能一眼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那么要怎样证明你的说法是否正确呢?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呢?
(1)可以数方格比较它们的面积。(追问:这道题你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好用吗?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2)把它们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比较。(怎样转化?先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再在学习单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3、交流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白板上演示转化过程。(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转化方法)
4、小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1、为什么要转化?2、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3、转化过程中还使用了哪些数学方法?)
板书: 平移、旋转
不规则 规则(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方法变了,结果不变。)
三、回忆旧知,体验“转化”
其实,转化策略并不是我们的新朋友,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曾经在许多地方用过这种策略。
课件: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课件动态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并在副板书中简洁板书。)
图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
计算的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运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
3、追问:看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观察我们刚才解决的例1和所举的这些例子,想一想,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或者把没有学过的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
复杂 简单
未知 已知
4、启发: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今后你再遇到一个复杂或者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做?
解决问题,运用“转化”
1、“练一练”
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十六”第2题。
①图1可通过旋转,将涂色部分转化成一个扇形。
②图2可通过平移,将涂色部分转化成长方形的一半。
③图3(1、将涂色部分剪拼成10个整格;2、将白色部分剪拼成6个整格。)
“练习十六”第3题。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平移将9个小长方形整合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
“练习十六”第1题。
①用彩色笔描出右图的周长。
②怎样算简便?(将右图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
③列式计算。
④思考:转化之后,右图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形状变了,周长不变)
课堂总结,提升“转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板书点拔引导。)
课外探究
提高题:课本P1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平移、旋转
图形: 不规则 规则(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图形的转化
解题方法: 复杂 简单(方法变了,结果不变。) 计算的转化
未知 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