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 人教版
重点与难点
1、“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
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重点
难点
1、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
2、什么是贞观之治?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4、女皇武则天有哪些功绩?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618年
长安
李渊
李渊
皇帝(李渊)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治国措施
(1)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二、贞观之治
(2)唐太宗善于用人。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
高士廉、尉迟敬德等。
房玄龄
杜如晦
(3)唐太宗重视纳谏。
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魏
征
(4)太宗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尚书省、
门下省
六部:吏、户、礼、兵、
刑、工
增加宰相人数
合并州县,精简中央、地方各级
行政机构和官员
(5)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 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6)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太宗自己也是戒奢从简,节制享受的欲望。
治国措施
(1)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2)唐太宗善于用人。
(3)唐太宗重视纳谏。
(4)太宗重视发挥国家
机关的效能。
(5)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6)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三、女皇武则天
说说你印象中的武则天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选拔、重用有才能的人。
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我们该怎样评价
武则天呢?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隋:
1、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2、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3、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1、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2、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课堂练习
(1)、《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3)、唐太宗、武则天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 重用人才B 善于纳谏 C 合并州县 D 轻徭薄赋
C
D
A
(4)、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