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四、溶解性
举例:哪些物质易溶于水?哪些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什么规律吗?
HCl NH3 易溶于水 I2 Br2 易溶于有机溶剂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思考:
(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解释?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乙醇是有机溶剂,为什么能与水互溶?(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戊醇呢?
2. 其他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 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2)发生反应 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五、手性
1. 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
强调:互称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分子式 相同,但 结构 。
2. 手性分子: 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拓展:一般地,我们把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当分子中只有一个C* ,分子一定有手性。)
思考:如图有机物分子中带“*”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反应
C.与银氨溶液作用只发生银镜反应
D.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
3. 手性分子的应用
(1)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反应停
(2)在催化剂开发中的应用: 手性催化剂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⑴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 强 。
⑵(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即酸性越 强 。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上述规律,碳酸应是一个酸性与HNO2、磷酸相近的中强酸,而事实上CO2水溶液的酸性却很弱,通常认为它是弱酸,是规律错了?(参看科学视野)
【典题解悟】
例1. 经验规律(相似相溶原理):一般来说,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以下事实中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说明的是( )
A. HCl易溶于水 B. I2可溶于水
C. Cl2可溶于水 D. NH3易溶于水
解析:HCl、NH3是极性分子,I2、Cl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溶剂。
答案:AD
例2. 下列分子叫手性分子的是( )
A. CH3CH2OH B.COOH-CHOH-CHCl-COOH
C. CFCl3 D.CH2OH-CHOH-CH2OH
解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答案:B
【当堂检测】
1.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点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转的是 ( )
A. 四氯化碳 B. 乙醇 C. 二硫化碳 D. 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无机物,故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B.氢键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C.溶质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将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D.CO与水都是极性分子,故CO易溶于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互为手性异构的分子组成相同,官能团不同
B.手性异构体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C.手性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种
D.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得到或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
4.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A 乙烯 B 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2CO3 B. H3PO4 C.H2SO4 D.CH3COOH
6.下列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错误的是( )
A.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
B. H2SO4 H2SO3 HNO3 HNO2
C. HClO4 HClO3 HClO2 HClO
D. HClO4 H2SO4 H2SO3 H2CO3
7.已知水分子结构可看作H-OH,常温下在水中溶解性最好的是( )
A.苯酚 B.甲醇 C.丁醇 D.乙烯
8.下列物质在汽油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HCl B.NH3 C.CH4 D.CH3CH2OH
9.根据实际和经验推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水四氯化碳
B.碘易溶于汽油,微溶于水
C.氯化钠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食用油
D.丁烷易溶于煤油,难溶于水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越多,则其酸性也越强
B.氯化银能溶于过量的氨水,是因为它与氨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可溶形的配位化合物
C.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决定分子中是否存在极性共价键
D.氢键就是一种存在于某些特殊含氢元素的分子中的一种化学键
11.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LiF B、NaF C、KF D、CsF
12.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HO)mXOn来表示,如X是S, m=2,n=2,则这个式子表示H2SO4。一般而言,该式子中n大的是强酸,n小的是弱酸。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强是( )
A.HClO2 B.H2SeO3 C.HBO2 D.HMnO4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B 8.C 9.C 10.B 11.A 12.D
编写人:高峰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
复习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并举出常见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氨和氯化氢易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四、溶解性
[指导阅读]
课本P50,让学生说出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物质相互溶解有那些规律?
[讲述]物质相互溶解的性质十分复杂,有许多制约因素,如温度、压强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存在“相似相溶”的规律。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而萘和碘却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如果分析溶质和溶剂的结构就可以知道原因了:蔗糖、氨、水是极性分子,而萘、碘、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通过对许多实验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得出了一个经验性的“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板书]
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1)若存在氢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若溶质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思考练习]
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四氯化碳(CCl4),振荡试管,观察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2+I—=I3—。实验表明碘在纯水还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 为什么
[板书]五、手性
[指导阅读]
课本P51-53,了解什么叫手性异构体,什么叫手性分子,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板书]1、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讲述]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分子,是由一家德国制药厂在1957年10月1日上市的高效镇静剂,中文药名为“反应停”,它能使失眠者美美地睡个好觉,能迅速止痛并能够减轻孕妇的妊娠反应。然而,不久就发现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畸形儿,后被科学家证实,是孕妇服用了这种药物导致的随后的药物化学研究证实,在这种药物中,只有图左边的分子才有这种毒副作用,而右边的分子却没有这种毒副作用。人类从这一药物史上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不久各国纷纷规定,今后凡生产手性药物,必须把手性异构体分离开,只出售能治病的那种手性异构体的药物。
[板书]2、合成药物
[自学]科学史话:了解巴斯德实验室合成的有机物酒石酸盐并制得手性机物酒石酸盐过程。
[板书]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讲述]无机含氧酸看成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例如,H2S04是由H+和SO42-组成,实际上在它们的分子结构中,氢离子却是和酸根上的一个氧相连接的,所以它们的结构式应是:
[讲述]我们知道,H2S04和HN03是强酸,而H2S03和HN02是弱酸,即从酸性强弱来看:
H2S03在氯的含氧酸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酸性强弱 HClO[板书]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讲述]化学上有一种见解,认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板书]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R相同,n值越大,酸性越强。
[小结]我们还要注意的是,酸性的大小 与—OH的数目即m数值大小无关,如H3PO4为中强酸,并非强酸。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根据非金属性强弱去比较 。也可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或是根据化合价来判断。总之,酸性的判断要多咱方法综合运用。
编写人:高峰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讲述]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也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学生]自学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
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排列
[板书]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讲述]降温加压气体会液化,降温液体会凝固,这一事实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范德华(vandcrWaRls)是最早研究分子间普遍存在作用力的科学家,因而把这类分子问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7,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板书]
1、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l一2数量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8,怎样解释卤素单质从F2~I2的熔、沸点越来越高?
[板书]
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来越高。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板书]
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讲述]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较高。另外,实验还证明,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一些。用氢键能够解释这种异常性: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所谓“缔合分子”。后来的研究证明,氢键普遍存在于已经与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外的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例如,不仅氟化氢分子之间以及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且它们跟水分子之间也存在氢键。
[板书]2、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图2-31和图2-32,思考分子间氢键和分子氢内键对熔沸点的影响。
[板书]3、分子间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强调]尽管人们把氢键也称作“键”,但与化学键比较,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几,不属于化学键。
[板书]4、氢键表示方法:X—H…Y。
[小结]
编写人:高峰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知识梳理】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 。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 正电性(δ+),另一个呈 负电性(δ一) 。
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 不重合;
非极性分子的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 重合。
[思考]观察图2—28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以下双原子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② 以下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哪个是极性分子,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③ 以下化合物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CO2 HCN H20 NH3 BF3 CH4 CH3Cl
[回答]① 极性分子 HCl ,非极性分子 H2 02 C12。
② P4 C60都是非极性分子。
③ CO2 BF3 CH4 为非极性分子,CH3Cl HCN H20 NH3为极性分子。
3、判断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经验规律:
若分子结构呈几何空间对称,为正某某图形,则为非极性分子。
[总结归纳]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完成下列表格
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结论 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子 非极性键 重合 非极性分子 H2、N2、O2
异核双原子分子 极性键 不重合 极性分子 CO、HF、HCl
异核多原子分子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为零 重合 非极性分子 CO2、BF3、CH4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不为零 不重合 极性分子 H2O、NH3、CH3Cl
一般规律:
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是( ),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 )
A.CO2 B. O3 C.NH4Cl D.PH3 E.C2H4
2、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下列分子属极性分子的是 ( )
A、 H2O B、 CO2 C、 BCl3 D、 NH3
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且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 )
A、 BeCl2 B、 PCl3 C、 PCl5 D、 N2
4、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5、请指出表中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其中哪些属于极性分子,哪些属于非极性分子,并与同学讨论你的判断方法。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性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性
O2 HF
CO2 H2O
BF3 NH3
CCl4
6、根据下列要求,各用电子式表示一实例:
(1)、只含有极性键并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分子
;
(2)、只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
(3)、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常温下为液态的非极性分子
。
7、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PCl3是非极性分子
8、实验测得 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则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参考答案:
1、C D AE B 2、AD 3、B 4、AD
5、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性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性
O2 直线型 无极性 HF 直线型 有极性
CO2 直线型 无极性 H2O V形 有极性
BF3 平面三角形 无极性 NH3 三角锥 有极性
CCl4 正四面体 无极性
6、(1)NH3或PH3 (2)NaOH或NH4Cl (3)CCl4或CS2
7、 D 8、B
编写人:高峰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 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作用力 ,又叫 分子间作用力 。
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小 l一2数量级 。
〔探究〕:(1)范德华力大小
分子 HCl HBr HI CO Ar
范德华力(kJ/mol) 21.14 23.11 26.00 8.75 8.50
共价键键能(kJ/mol) 431.8 366 298.7 745
结论1: 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 。
(2)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HCl HBr HI
相对分子质量
范德华力(kJ/mol) 21.14 23.11 26.00
熔点/ C -114.8 -98.5 -50.8
沸点/ C -84.9 -67 -35.4
单质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C 沸点/ C
F2 -219.6 -188.1
Cl2 -101.0 -34.6
Br2 -7.2 58.8
I2 113.5 184.4
结论2: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
(3)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的极性 熔点/ C 沸点/ C
CO 28 -205.05 -191.49
N2 28 -210.00 -195.81
结论3: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
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和其分子量有关.对于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而言,从上到下,分子量逐渐增大,熔沸点应逐渐升高.而HF、H2O、NH3却出现反常,为什么?
说明在HF、H2O、NH3分子间还存在除分子间作力之外其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氢键。
1. 氢键:
(1)氢键的表示: 氢键可以用A—H…B表示。
(2)形成氢键的一般条件: 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
(3)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2.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
(2) 分子间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
思考:氢键是否属于“化学键”?它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有什么关系?
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
【典题解悟】
例1. 下列物质的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HI>HBr>HCl>HF B.CI4>CBr4>CCl4>CF4
C.NaCl> NaBr>KBr D.Na>Mg>Al
解析:HI、HBr、HCl三个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范德华力依次减弱,熔、沸点依次变小,而HF中还存在氢键,故HF的熔、沸点反常,为最大,则沸点大小顺序为HF>HI>HBr>HCl;而CI4、CBr4、CCl4、CF4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范德华力依次减弱,熔、沸点依次变小;NaCl、NaBr、KBr中存在离子键,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离子间距依次变大,故离子键的作用力依次变小,沸点依次变小;Na、Mg、Al是金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价电子数依次为1、2、3,Na+、Mg2+、Al3+半径依次变小,故金属键的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变大。
答案:BC
例2. 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解析:A选项与化学键有关,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说明O—H键能大,不易断裂;B选项和氢键有关,水结成冰,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氢键一般是成直线形。由于这样,水结成冰其晶体为四面体构型,即每一个水分子,位于四面体中心,在它周围有四个水分子,分别以氢键和它相连。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空隙大,密度变小;当冰融化未液态水时,水分子间的部分氢键解体,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C选项和范德华力有关,CH4、SiH4、GeH4、SnH4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点因而升高;D选项和化学键有关,从HF到HI,键能逐渐减小,因而分子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B
【当堂检测】
1.当SO3晶体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内化学键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氢键是一种化学键
B.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
C.乙醇与水分子之间既有范德华力又有氢键
D.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高的原因是碘化氢分子存在氢键
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4.水分子间由于氢键的存在,易发生缔合现象,可把水写成(H2O)n。在冰中的n值为5,即每个水分子都被其他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如右图所示的(H2O)5单元是由无限个这样的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分子晶体即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mol冰中有4mol氢键
B、1mol冰中有4mol氢键
C、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2个氢键
D、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5/4个氢键
5.下列化合物中氢键最强的是( )
A.CH3OH B.HF C.H2O D.NH3
6.下列现象中,其原因与氢键存在无关的是( )
A、水的熔沸点比较高
B、HCl的熔沸点比HF高
C、NH3极容易溶于水
D、邻位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位羟基苯甲醛沸点低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范德华力就是分子间的万有引力
C、氢键就是氢原子和其他原子形成的化学键
D、氢键的作用力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
8.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9. H2O与H2S结构相似,都是V型的极性分子,但是H2O的沸点是100℃,H2S的沸点是—60.7℃。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范德华力 B.共价键 C.氢键 D.相对分子质量
10. 干冰熔点很低是由于( )。
A.CO2是非极性分子 B.C=O键的键能很小
C.CO2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2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参考答案
1.BD 2.C 3.C 4.A 5.B 6.C 7.D 8.A 9.C 10.D
编写人:高峰共价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σ键和π键的特征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学键?物质的所有原子间都存在化学键吗?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填写下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比较项目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概念
达到稳定结构的途径
构成微粒
构成元素
表示 方法 电子式:(以NaCl为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 NaCl的形成过程: 以HCl为例:结构式:H—C1电子式::HCl的形成过程: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本质
定义: 间通过形成 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讨论 交流] 列表比较σ键和π键
键型项目 σ键 π键
成键方向
电子云形状
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 共价单键全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
【科学探究】1.已知氮分子的共价键是三键(N三N),你能模仿图2—1、图2—2、图2—3,通过画图来描述吗 (提示:氮原子各自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1个σ键和两个π键
例1:画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并指出其中的化学键类型
NH3 H2O2 NaCl
MgCl2 Na 2O2 NaOH
【科学探究】2.钠和氯通过得失电子同样形成电子对,为什么这对电子不被钠原子和氯原子共用形成共价键而形成离子键呢?你能从电子的电负性的差别来理解吗?讨论后填写下表:
原子 Na Cl H Cl C O
电负性
电负性之差(绝对值) 0.9
结论:
形成条件:(1) 两原子 相同或相近
(2) 一般成键原子有
(3) 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
【科学探究】3.乙烷: σ键 乙烯 : σ键 π键 乙炔: σ键 π键
2.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共价键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方向性:根据电学原理,成键电子云越密集,共价键越强。要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原子轨道必须沿一定方向重叠。
相关知识:画出s、p电子云的示意图
例:下列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CO2 B.PCl 3 C.PCl5 D.SO2 E.NO2 F.SO3 G.H2O2
共价键的分类比较
1. σ键和π键
σ键 π键
电子云的重叠方式
存在
对称性
强度
2.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共用电子对由 提供, 共享的共价键叫 ,简称 。
例:用电子式表示出NH4+、H3O+的形成过程
NH4+: H3O+:
【随堂练习】
1.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熔点较高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4、下列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CO2 B.PCl 3 C. NO2 D. H2O2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1)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可以运用类比、归纳、判断、推理的方法,注意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熟悉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 点 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难 点 σ键和Π键的特征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1) 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或相近(2) 一般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3) 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2.共价键的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3.共价键的类型(1)σ键: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如H-H键。类型:s—sσ、s—pσ、p—pσ等特点:肩并肩、两块组成、镜像对称、容易断裂。(2)π键: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3)价键轨道: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 (4)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4.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 (2)方向性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1、必修中学过共价键概念。 2、原子轨道、电子云概念。[过渡]通过已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因为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运动,所以电子云要发生重叠,它们又是通过怎样方式重叠,形成共价键的呢?[板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随堂练习]共价键是常见化学键之一,它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你能用电子式表示H2、HCl、C12分子的形成过程吗 [投影]HCl的形成过程:[讲]按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不可能有H3。、H2Cl和Cl3分子,这表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我们学过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如何用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用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如图2—l所示[探究]两个成键原子为什么能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呢?[板书]一、共价键[投影][板书]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1) 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或相近(2) 一般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3) 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2.共价键的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讲]两个1s1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H2分子的共价键H-H。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地说,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投影]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电子云描述(s—sσ)[板书]3、共价键的类型(1)σ键: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如H-H键。[设问]H2分子里的σ键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sσ键”。s电子和p电子,p电子和p电子重叠是否也能形成σ键呢 [讲]我们看一看HCl和C12中的共价键, H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氢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ls的原子轨道和氯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3p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而C12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土个未成对电子3p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投影] 图2—2 H—C1的s—pσ键和C1一C1的p—pσ键的形成[讲]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共价键单键的电子云图象。[板书]类型:s—sσ、s—pσ、p—pσ等。[讲]形成σ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序较大,故σ键有较强的稳定性。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和叁键中存在σ键(通常含一个σ键)[投影]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σ键外,还能形成π键(如图2-3)[板书](2)π键: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讲]对比两个p电子形成的σ键和π键可以发现,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而π键是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的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π键与σ键不同,σ键的强度较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因而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有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我们熟悉的乙烷和乙烯的性质不同。[板书] 特点:肩并肩、两块组成、镜像对称、容易断裂。[讲] π键通常存在于双键或叁键中[讲]以上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总称价键轨道,是分子结构的价键理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板书](3)价键轨道: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 (4)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科学探究]1、已知氮分子的共价键是三键(N三N),你能模仿图2—1、图2—2、图2—3,通过画图来描述吗 (提示:氮原子各自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2、钠和氯通过得失电子同样是形成电子对,为什么这对电子不被钠原子和氯原子共用形成共价键而形成离子键呢 你能从原子的电负性差别来理解吗 讨论后请填表。3、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分别由几个σ键和几个π键组成?[交流汇报] 1. 2.原子Na ClH ClC O电负性0.9 3.02.1 3.02.5 3.5电负性之差(绝对值)2.10.91.0结论:当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化学反应形成的电子对不会被共用,形成的将是离子键;而共价键是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3.乙烷:7个σ键 乙烯 :5个σ键一个π键 乙炔:3个σ键两个π键[小结]电子配对理论:如果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两个电子,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电子必须配对才能形成化学键[投影][过]下面,让我们总结一下,共价键都具有哪些特征[板书]4.共价键的特征[讲]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H原子、CL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2、HCl、Cl2分子,不能形成H3、H2Cl、Cl3等分子。[板书] (1)饱和性[讲]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组成 [讲]共价键形成时,两个叁数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重叠,而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间出现概率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都是有一定的形状,所以要取得最大重叠,共价键必然有方向性。[板书](2)方向性[讲]同种分子(如HX)中成键原子电子云(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结构越稳定。如HX的稳定性:HF>HCl>HBr>HI。[小结]键型项目σ键π键成键方向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或“肩并肩”电子云形状轴对称镜像对称牢固程度键强度大,不易断裂x键强度较小,容易断裂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随堂练习]1.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解析)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共有有8个共价键,其中C—H、C—O、O—H键为极性键,共7个,C—C键为非极性键,由于全为单键,故无π键。 (答案) C(点评) 通过物质的结构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判断键的种类及数目,判断成键方式时,需掌握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 总结形成条件总结两种共价键的不同,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接受都较困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要使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三点:(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2)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探究是非常重要。(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来很难理解的过程变得易接受。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讲述]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极性键中的两个键合原子,一个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板书]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讲述]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一);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板书]
2、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思考]观察图2—28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双原子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H2 02 C12 HCl
2.以下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哪个是极性分子,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P4 C60
3.以下化合物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CO2 HCN H20 NH3 BF3 CH4 CH3Cl
[回答]1、H2 02 C12 极性分子 HCl ,非极性分子。
2、P4 C60都是非极性分子。
3、CO2 BF3 CH4 为非极性分子,CH3Cl HCN H20 NH3为极性分子。
[板书]
3、判断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经验规律:若分子结构呈几何空间对称,为正某某图形,则为非极性分子。
[总结归纳]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结论 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子 非极性键 重合 非极性分子 H2、N2、O2
异核双原子分子 极性键 不重合 极性分子 CO、HF、HCl
异核多原子分子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为零 重合 非极性分子 CO2、BF3、CH4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不为零 不重合 极性分子 H2O、NH3、CH3Cl
一般规律:
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编写人:高峰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判断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学习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观察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判断它们的立体构型,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具有这样的构型?
【学习新知】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自主学习】 请学生阅读教材P35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与它们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
(2)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 NH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
【思考交流】
试写出C、H、N、O的电子式,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讨论C、H、N、O的成键情况。原子HCNO电子式可形成共用电子对数成键情况【归纳】原子不同,可形成的 数目不同,共价键的 性不同
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成键情况.分析分子内的原子总数、孤对电子数及空间结构。分子CO2H2ONH3CH2OCH4电子式结构式原子总数孤对电子数空间结构【归纳】含有同种原子的分子,因为原子形成的 不同, 不同。
【归纳小结】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构成分子的 总数不同;2、含有同样数目原子的分子的 不同。
【思考交流】观察阅读P36彩图,思考讨论:不同的分子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键角,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构?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38内容,归纳以下问题: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怎样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2)什么是价层电子对?对于ABn型分子如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
(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确定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构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相互排斥的结果。
分子中 的斥力> 的斥力> 的斥力。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是指 。以ABn型分子为例:
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 + 中心原子 数=n +1/2(a-nb)
注:a为中心原子A价电子数,b为配位原子B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n即为分子式中的n值,即配位原子的个数。
求算阴、阳离子中价层电子对数时,应分别相应 或 离子所带电荷数。
3、VSEPR模型:
【思考交流】如何应用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及空间构型?完成下表,总结规律。
A的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对电子对数 VSEPR几何构型 实例 实例构型
2 2 0 CO2
3 3 0 CH2O
2 1 SO2
4 0 CH4
3 1 NH3
2 2 H2O
6 0 SF6
4 2 XeF4
【归纳】
4、对于ABn型分子空间结构确定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中心原子(A)的价层电子对数;
(2)根据计算结果找出理想的VSEPR模型;
(3)去掉孤电子对,得到分子真实的空间构型。
【反馈练习】课本P39思考与交流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 )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 )
H2O B、CO2 C、C2H2 D、P4
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NH3 B、CCl4 C、H2O D、CH2O
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CO2 B、PCl3 C、CCl4 D、NO2
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 ( )
A、XeO4 B、BeCl2 C、CH4 D、PCl3
7、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BF3和NF3都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3的中心原子是 ,NF3的中心原子是 ;B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的原因是
。
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 ;SCl2 ;SO32- ;SF6
参考答案:
1、D 2、BC 3、(1)CO2、CS2、HCN 键角180°(2)BF3、BCl3、SO3、CH2O键角60°(3)NH3、PCl3键角107.3°(4)CH4、CCl4键角109°28′
4、CD 5、D 6、D 7、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B N BF3分子中B原子的3个价电子都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而NF3分子中N原子的3个价电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为成键的电子对,占据了N原子周围的空间,参与相互排斥,形成三角锥形
8、直线形 V形 三角锥 正八面体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学习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键角为多少?
(2)按照已学过的价健理论能否解释正四面体构型甲烷分子?为什么?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9-41相关内容。归纳以下问题: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是什么?
(2)杂化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3)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存在什么关系呢?如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归纳总结】
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
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 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 ,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 。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目的:合理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2、杂化的类型:
(1)sp杂化: s轨道和 p轨道间的杂化。如:
(2)sp2 杂化: s轨道和 p轨道间的杂化。如:
(3)sp3 杂化: s轨道和 p轨道间的杂化。如:
3、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1)确定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
(2)判断分子的VSEPR模型
(3)根据VSEPR模型与杂化类型的一一对应关系找出杂化类型:
直线型—— 杂化;
平面型—— 杂化;
四面体—— 杂化。
【小结】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 空间构型 实例
Sp 2 180° 直线 BeCl2
Sp2 3 120° 平面三角形 BF3
Sp3 4 109°28′ 四面体形 CH4
【知识升华】思考交流:
(1)任何情况下轨道都可以发生杂化吗?杂化轨道有什么用途?
(2)水、甲烷、氨气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105度?氨气的为107度?
【注意】1、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会发生;
2、能量 的轨道方可发生杂化;
3、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 原理,从而决定键角。
4、杂化轨道只用来形成 或容纳 , 轨道方可用于形成π键。
【反馈练习】
1、P41“思考与交流”。
2、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乙烯、乙炔、苯的空间构型。
【当堂达标】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
A PBr3 B CH4 C BF3 D H2O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 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 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3、用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3杂化轨道
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4、下列对sp3 、sp2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 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 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 sp3 、sp2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5、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B 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C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D 每个C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轨道
6、ClO-、ClO2-、ClO3-、ClO 4-中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与O原子成键的,试推测下列微粒的立体结构
微粒 ClO- ClO2- ClO3- ClO4-
立体结构
7、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CO2 , CO32-
H2S , PH3
8、为什么H2O分子的键角既不是90°也不是109°28′而是104.5°?
参考答案:
1~5 C C D A BD
6、直线;V型;三角锥形;正四面体
7、sp杂化,直线;
sp2杂化, 三角形;
sp3杂化,V型;
sp3杂化,三角锥形
8、因为H2O分子中中心原子不是单纯用2p轨道与H原子轨道成键,所以键角不是90°;O原子在成键的同时进行了sp3杂化,用其中2个含未成对电子的杂化轨道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成键,2个含孤对电子的杂化轨道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的结果使键角不是109°28′,而是104.5°。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举出常见的配位键、配合物的例子。
2. 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学习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习过程
【课前思考】
为什么CuSO4 5H2O晶体是蓝色而无水CuSO4是白色?
完成探究实验,填充如下表格:
固体 ①CuSO4 ②CuCl2·2H2O ③CuBr2白色 绿色 深褐色④NaCl ⑤K2SO4 ⑥KBr白色 白色 白色
哪些溶液呈天蓝色
实验说明什么离子呈天蓝色,什么离子没有颜色
四、配合物理论:
1、配位键
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一方有 ;另一方有 。
(2)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 电子对接受体
【举例】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H3O+
NH4+
【探究实验】实验2-2.,观察并记录现象。
【过渡思考】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是否含有配位键就是配位化合物?阅读教材,找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化合物: 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 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迁移思考】我们还见过哪些配位化合物的例子?(完成实验2-3)
3、配位化合物的应用:(了解)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注意它们的联系。记住常见的配合物的例子。
【当堂达标】
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 )
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和配位键
配位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
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
A、NH4Cl B、Na2CO3.10H2O
C、CuSO4. 5H2O D、Co(NH3)6Cl3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⑤CO
A、①② B、① 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4、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以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2的血红素。
[Ag(NH3)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Cu2+。
5.下列微粒:①H3O+②NH4+③CH3COO-④ 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6.亚硝酸根NO2-作为配体,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另一是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 。前者称为硝基,后者称为亚硝酸根。
[Co(NH3)5NO2]Cl2 就有两种存在形式,试画出这两种形式的配离子的结构式。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键参数
概念 意义
键长
键能
键角 键与键之间的夹角
二、常见分子的键角:
分子空间构型 键角 实 例
正四面体
平面形
三角锥形
V形
直线形
例1: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练习、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H-H 436kJ/mol,O=O 497kJ/mol,H-O 462kJ/mol,求1gH2燃烧生成水时释放的热量。
等电子原理
相同,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性质相似。
例2、下列不互不等电子体的是( )
A.N2O和CO2 B.O3和NO2- C.CH4和NH4+ D.OH-和NH2
常见的等电子体
类型 实例 空间构型
二原子10电子的等电子体 N2、CO、NO+、C22-、CN- 直线型
三原子16电子的等电子体 CO2、CS2、N2O、NCO-、NO2+、N3-、NCS-、BeCl2 直线型
三原子18电子的等电子体 NO2-、O3、SO2 V型
四原子24电子的等电子体 NO3―、CO32-、BO33-、CS33-、BF3、SO3 平面三角形
五原子32电子的等电子体 SiF4、CCl4、BF4-、SO42-、PO43- 四个σ键,正四面体形
七原子48电子的等电子体 SF6、PF6-、SiF62-、AlF63- 六个σ键,正八面体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始检测】 展示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让学生判断它们的立体构型并思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构型? 观察 判断思考 讨论 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目标展示】多媒体展示本节教学目标并口述。 熟悉本节目标 有的放矢
【精讲精练】一、形形色色的分子【自主学习】 请学生阅读教材P35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与它们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2、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 NH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 思考 讨论 回答 培养学生联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子空间构型的成因的设想
【板演】 写出C、H、N、O的电子式,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讨论C、H、N、O的成键情况。原子HCNO电子式可形成共用电子对数1432成键情况1432【归纳】原子不同,可形成的电子对数目不同,共价键的饱和性不同 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
【板演】 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成键情况.分析分子内的原子总数、孤对电子数及空间结构。分子CO2H2ONH3CH2OCH4电子式结构式O=C=OH-O-H原子总数33445孤对电子数无21无无空间结构直线型V型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学生对常见分子空间结构的了解和记忆
【归纳】含有同种原子的分子,因为原子形成的键角不同,结构不同 自主探究分析归纳
【归纳小结】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构成分子的原子总数不同2.含有同样数目原子的分子的键角不同。 小结 归纳 完成环节的小结
【趣味阅读】观察教材P36彩图,欣赏形形色色的分子结构。【引发思考】不同的分子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键角,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构? 思考 承上启下,引出新知识
【导入】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7-38内容,归纳以下问题: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怎样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2、什么是价层电子对?对于ABn型分子如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确定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构型? 接受新理论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导入 过渡
【归纳资料】分子CO2H2ONH3CH2OCH4分子内原子总数33445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无21无无空间结构直线型V型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
【板书】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讲解】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归纳】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以ABn型分子为例: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σ键数 +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n +1/2(a-nb)注:a为中心原子A价电子数,b为配位原子B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n即为分子式中的n值,即配位原子的个数。【强调】阴阳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的求法。3、VSEPR模型:【启发思考】如何应用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及空间构型? 讨论,归纳,回答 归纳强调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归纳】对于ABn型分子,分子的构型同电子对数目和类型的关系归纳为:【教师活动】投影,引导观察【学生活动】观察,讨论,动手创建模型,思考归纳。【板书】常见分子的立体结构一览表A的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VSEPR几何构型实例实例构型220直线型CO2直线型330平面三角形CH2O平面三角形21三角形V型40四面体CH4四面体31四面体NH3三角锥22四面体H2OV型60八面体SF6八面体42八面体XeF4平面正方形 让学生自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启发归纳】4、对于ABm型分子空间结构确定的一般步骤为:(1)确定中心原子(A)的价层电子对数;(2)根据计算结果找出理想的VSEPR模型;(3)去掉孤电子对,得到分子真实的空间构型。 归纳,总结 总结规律
【反馈练习】课本P39思考与交流【当堂达标】完成学案当堂达标测试。【作业】(略) 练习 形成性训练
【板书设计】一、形形色色的分子分子结构的多样性:1.构成分子的原子总数不同2.含相同原子数目的分子的共价键的键角不一致。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σ键数 +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n +1/2(a-nb)3、VSEPR模型4、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方法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始检测】1、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键角为多少?2、按照已学过的价健理论能否解释正四面体构型甲烷分子?为什么? 回忆应用思考交流 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自主学习】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9-41相关内容。归纳以下问题: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是什么?2、杂化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3、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存在什么关系呢?如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精讲精练】三、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强调】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目的:合理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2、杂化的类型:(1)sp杂化: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间的杂化。如:BeCl2、CO2(2)sp2 杂化: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间的杂化。如:SO2、BF3(3)sp3 杂化: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间的杂化如:CH4、H2O、NH3【讲解】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插图,适当解释sp杂化sp2杂化与sp3杂化。【归纳】3、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1)确定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2)判断分子的VSEPR模型(3)根据VSEPR模型与杂化类型的一一对应关系找出杂化类型:直线型——sp杂化;平面型——sp 2杂化;四面体——sp3杂化 查阅课本回答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听讲 归纳 理解总结方法记忆 理解 强化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结】【知识升华】【思考】1、任何情况下轨道都可以发生杂化吗?杂化轨道有什么用途?2、水、甲烷、氨气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105度?氨气的为107度?【强调】1、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会发生;2、能量相近的轨道方可发生杂化;3、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最小排斥原理,从而决定键角。4、杂化轨道只用来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方可用于形成π键。【反馈练习】1、P41“思考与交流”。2、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乙烯、乙炔、苯的空间构型。【当堂达标】完成学案上的当堂达标题目。 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目杂化轨道间的夹角空间构型实例Sp2180°直线BeCl2 Sp23120°平面三角形BF3 Sp34109°28′四面体形CH4 思考与交流听讲记忆练习讨论完成习题,当堂达标 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需要注意的问题,知识得到升华学以致用
【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辅导资料上的相关习题。 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2、杂化轨道的常见类型:(1) sp杂化——直线形:BeCl2 CO2(2) sp2杂化——平面形:BF3 HCHO(3) sp3杂化——四面体形:CH4 NH4+ 3、杂化类型的判断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举出常见的配位键、配合物的例子。
2. 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教学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举例
教学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为什么CuSO4 5H2O晶体是蓝色而无水CuSO4是白色?【探究实验】完成探究实验,填写表格。 完成如下实验:向盛有固体样品的试管中,分别加1/3试管水溶解固体,将下表中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固体①CuSO4 ②CuCl2·2H2O ③CuBr2白色 绿色 深褐色④NaCl ⑤K2SO4 ⑥KBr白色 白色 白色哪些溶液呈天蓝色实验说明什么离子呈天蓝色,什么离子没有颜色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精讲】四、配合物理论:1、配位键共享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享的共价键【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位键的形成过程。【归纳】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一方有孤对电子;另一方有空轨道。配位键也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叫做给予体;B是接受电子的原子,叫做接受体 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听讲看图归纳形成过程归纳总结 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给予学生探索实践机会,增强感性认识。
2、配位化合物:【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实验】学生合作完成实验2-2。看图解释配位键的形成。 阅读课本,归纳知识点完成实验看图归纳形成过程 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推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归纳】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配位化合物。 归纳定义 更深一层次了解知识点
【思考探究】我们还见过哪些配位化合物?完成实验2-3【趣味阅读】阅读资料,体会配合物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知识拓展】3、配合物的应用:【多媒体展示】配位化合物课外阅读知识。【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思考探究实验人们发现[Pt(NH3)2Cl2]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异构体,如下表配合物颜色极性在水中的溶解性抗癌活性Pt(NH3)2Cl2棕黄色极性0.257 7g/100g H2O有活性Pt(NH3)2Cl2淡黄色非极性0.036 g/100g H2O无活性研究表明四个配体与中心离子结合成本面四边形有两种不同排列方式:(如右图)顺式为棕黄色,反式为淡黄色。观看视频,了解相关知识完成学案上的随堂检测。 完成知识的迁移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目标
【板书设计】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四、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2.配合物3、配合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