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ɡǔ
chán
zhá
sǎng
mí
shà
chí
chěng
wō
jìn
yū
震
诫
霭
遏
lù
mó
mò
zhē
zhé
shé
铸成
踌躇
田畴
【解析】A.“怒不可遏”意思是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用在句中大词小用;C.“震耳欲聋”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用在句中不合语境,可改为“振聋发聩”;D.“前呼后拥”意思是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用在句中望文生义。
B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词语。(4分)
(1)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___;或淌过石板,___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______……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旋
D.如丝如缕
(2)黄河博大宽厚,________;挟而不服,________;不平则呼,________;死地必生,________。
A.压而不弯
B.柔中有刚
C.勇往直前
D.遇强则抗
B
A
C
D
B
D
C
A
5.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
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对偶、比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拟人)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拟人、排比)
【解析】
B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________;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________;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________。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便如痴如狂。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虹如带的飘逸 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①②③
【解析】“刘家峡水库”的特点可以用“如泊如镜的沉静”来形容,“河套平原”的特点可以用“如虹如带的飘逸”来形容,“龙门”的特点可以用“如狮如虎的豪壮”来形容。
D
阅读《壶口瀑布》,完成7~11题。(15分)
7.作者在不同时间游览壶口瀑布,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表。(4分)
(1)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水汽扑面,涛声震耳欲聋
(2)可怕,心惊肉跳
(3)下到沟底,走到河心
(4)联想到人的情感,认识到黄河的个性
季节
雨季
枯水季
所至
下到河滩
(3)
所见
(1)
河心深沟“龙槽”,千姿百态的水,河底巨石
所感
(2)
(4)
8.作者写了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很明显详写第二次,那么略写第一次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次是在雨季远观壶口瀑布,突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为下文具体描写枯水季节作者近观壶口瀑布做铺垫,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也使文章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更加全面。
10.文章第三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这件事?(2分)
从侧面烘托水流之急,水力之大,表现了河水汹涌的气势。
11.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节奏感强,张弛有度
B.简笔白描,凝练典雅
C.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D.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B
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4分)
(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扫”,即匆匆地看,写出了作者想看又不敢多逗留的情态,表现了雨季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奔腾激越的壮阔气势。
.
12.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壶口瀑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考。请你也描写一处景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或引发了自己哪些思考。(150字)(5分)
示例:迎着晚风漫步于荷塘边,凝望那平静的池水,水面上洒满了月光,白闪闪一片。圆月映在水里,不时被微微动荡的水波晃成椭圆形。捡一块石子扔入水中,把那一轮圆月冲散,但很快月亮便恢复了原样,只有涟漪逐渐扩大。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竟思绪飞扬。月,代表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不是这样,苏轼又怎么会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月,一定寄托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否则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何而来?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夺路而逃 如丝如缕 怒不可遏
B.涛声如雷 勇往直前 前呼后拥
C.浑厚庄重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D.蜂窝杂陈 博大宽厚 振耳欲聋
D
3.综合性学习。(10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请你积极参加“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班级“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主题板报写一段开篇词。(100字左右)(4分)
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请你写出有关黄河的两句俗语或谚语。(2分)
示例: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3)下面是一副对联,但上联的次序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填序号)(2分)
①流不尽 ②滔滔黄河 ③千年岁月 ④波浪滚滚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巍巍嵩山烟雨渺渺诉不完人世沧桑
②④①③
(4)请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围绕黄河的污染与治理的观点。(2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牛羊成群。
材料二 50年前,兰州市黄河边的雁滩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早已销声匿迹。黄河甘肃段生长着花斑裸鲤、赤眼鳟等40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示例一: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
示例二: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示例三: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选择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
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扼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与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
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
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4.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因为雄心勃勃的黄河在此处得到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5.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4分)
①瀑布迸溅而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④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了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7.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象征(托物言志)。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8.请从文中A、B两处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壶口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河水龙门
此石经始禹①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②,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③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④,悬流千丈,浑洪赑⑤怒,鼓若山腾,浚波⑥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⑦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禹:治水的大禹。②捍:捍卫。③深:深处。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⑤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⑥浚(jùn)波:大的波浪。⑦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11.本文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3分)
示例一:“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示例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流湍急。
冲击,冲荡
惊动
12.以下都是写黄河的诗句,其中与本文所描写的情景相类似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B.长河落日圆(王维)
C.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
D.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C
【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道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身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常常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浩荡的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