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记叙文阅读训练+课内知识点巩固——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记叙文阅读训练+课内知识点巩固——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15: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学期语文辅导教案
教学课题
记叙文阅读训练




1、进行基础训练,巩固基础;
2、品析赏析语言的好处,掌握答题技巧。





1、赏析语言的好处以及理解句子含义;
2、掌握答题技巧,理解散文内容。
4
教学内容
课堂收获
课内巩固
1.
墨守成规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
万事亨通
[解释]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3.不知所措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4.
怨天尤人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5.
功亏一篑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6.
仗义执言
[解释]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7.绵里藏针
[解释]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二、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指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2、插叙的作用:
①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
②内容: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
③概括内容+为后文做铺垫
3、常见题型之分析标题作用
(1)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出写作对象)
(2)是本文的线索。
(3)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或点明主旨。
(4)如果运用比喻、双关、象征,要答出具体事物。
实战演练
母亲的电话(14分)
(1)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
(2)母亲别说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娃儿!
(3)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不喜欢进厕所找不到一点儿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她尤其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样紧,心与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天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家姓啥?怎么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惊讶。
(4)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是阳台。黄昏的时候母亲就倚在阳台的一角,朝着意念中乡下的方向呆望。那时候夕阳照在母亲苍老的脸上和花白的头上,母亲便有了马致远词里的那种凄凉。
(5)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去选择爱,人性会显出某种残忍。
(6)我写字台上的那部精巧的乳白色电话不时地鸣响,当然都只是我和妻子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出现的人,没有人认识我的母亲。我乡下的弟兄们没条件给母亲打电话。有时候母亲也偶尔接一次电话,但往往是应上一句话后话筒便传到了我或妻子的手上。当我与人通话的时候,母亲便呆呆地立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有一次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当对方挂上话筒之后,我把声音提得高高地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呢,谢谢你对我母亲的问候……”这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眸子亮亮的,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但我分明找到母亲在期冀什么了——就像我能懂得一只在精致的鸟笼里禁闭了许久的鸟会渴求什么一样……
(7)那天我回单位找—位女同事,我向她讲起了我的母亲。告诉她我母亲喜欢嗑南瓜子,喜欢梳那种老年人往后拢的髻髻头,喜欢听旦角儿唱的黄梅戏,还喜欢说一句口头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然后我交给她我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母亲很孤独。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位女同事接过我的电话号码时,眼眶里居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8)这天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接过一听,便急切地唤:“妈,您的电话,您的电话!”[]
(9)母亲闻声走过来,用一双惊喜而疑惑的眼睛望着我,讷讷地竟不敢靠前。我把听筒塞进母亲的手里,一字一顿地说:“妈,您听,是您的电话!”母亲把听筒靠近耳畔,这时候我发现母亲捧着听筒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10)我默默地退出房间,走到母亲经常呆呆伫立的阳台上,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
15.第(3)段加点的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
16.阅读全文,体会文中第(5)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我”为什么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4分)
四、练习巩固
(一)基础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jī(
)绊
jiān(
)默
jiá(
)然而止
斡(
)旋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⑦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3.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
寂寥:寂静冷清
B.凄:凄凉
C.邃:于是
D.居:居住
4.下列加点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是(2分)(

A.如果我们不去追求,不去奋斗,成天坐在家里梦想世外桃源的生活,那是不现实的。
B.
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C.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
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D.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B.所谓调配色彩主要指斟酌所用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彩,要注意词语在语体上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感情上有褒和贬的不同。
C.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D.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亦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核舟记》这篇课文收录在他编写的《虞初新志》一书中。
C.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D.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后人又称其为“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二、名著阅读:(6分)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教育儿子傅聪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钢琴家,再为音乐家,终为艺术家。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D.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家乡上海浦东,墓碑正面镌刻着傅雷家书中名言,这句名言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8.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4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①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真正的共鸣”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赏析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文章第1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2.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3分)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五、课后作业
雁(12分)
石钟山
人们先是看见那只孤雁在村头的上空盘旋,雁发出的叫声凄冷而又孤单。秋天了,正是大雁迁徙的季节,一排排一列列的雁阵,在高远清澈的天空中,鸣唱着向南方飞去。这样的雁阵已经在人们的头顶过了好一阵子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
人们在孤雁盘旋的地方,先是发现了一群鹅,那群鹅迷惘地瞅着天空那只孤雁,接着人们在鹅群中看见了那只受伤的母雁。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她在受伤后,没有能力飞行了,于是落到了地面。她应和着天空那只孤雁的凄叫。在鹅群中,她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神态以及那身漂亮的羽毛使周围的鹅群黯然失色。她高昂着头,冲着天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天空中的雁阵一排排一列列缓缓向南方的天际飞,惟有那只孤雁在天空中盘旋着,久久不愿离去。
天色近晚了,那只孤独的雁留下最后一声哀鸣,犹豫着向南飞去。受伤的雁目送着那只孤雁远去,凄凄凉凉地叫了几声,最后垂下了那颗高贵美丽的头。
这群鹅是张家的,雁无处可去,只能夹在这群呆鹅中,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那只孤雁是她的丈夫,他们随着家族在飞往南方的途中,她中了猎人的枪弹。于是,她无力飞行了,落在了鹅群中。丈夫在一声声呼唤着她,她也在与丈夫呼应,她抖了几次翅膀,想重返到雁阵的行列中,可每次都失败了。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张家白白捡了一只大雁,他们喜出望外,人们在张家的门里门外聚满了。大雁他们并不陌生,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大雁就会排着队在他们头顶上飞过,然而这么近地打量着一只活着的大雁,他们还是第一次。
有人说:“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
又有人说:“是只母大雁,她下蛋一定比鹅蛋大。”
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已经商量过了,要把她留下来,当成鹅来养,让她下蛋。有多少人吃过大雁蛋呢?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齐心协力,小心仔细地为她受伤的翅膀敷了药,又喂了她几次鱼的内脏。后来又换了一次药,她的伤就好了。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在她的伤好前,为了防止她再一次飞起来,剪掉了她翅膀上漂亮而又坚硬的羽毛。
肩伤不再疼痛的时候,她便开始试着飞行了。这个季节并不寒冷。如果能飞走的话,她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家族,以及丈夫。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她悲伤地鸣叫着。
人们看到这一幕,都笑着说:“瞧,她要飞呢。”
她终于无法飞行了,只能裹挟在鹅群中去野地里寻找吃食,或接受主人的喂养。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她遥想着天空,梦想着南方,她不知道此时此刻同伴们在干什么。她思念自己的丈夫,耳畔又依稀响起丈夫的哀鸣,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盼望着自己重返天空,随着雁阵飞翔。
一天天,一日日,她在企盼和煎熬中度过。终于等来了春天。一列列雁阵又一次掠过天空,向北方飞来。
她仰着头,凝望着天空掠过的雁阵,发出兴奋的鸣叫。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丈夫没有忘记她,当听到她的呼唤时,毅然地飞向她的头顶。丈夫又一次盘旋在空中,倾诉着呼唤着。她试着做飞翔的动作,无论她如何挣扎,最后她都在半空中掉了下来。
她彻底绝望了,也不再做徒劳的努力,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
这样的景象又引来了人们的围观,人们议论着,嬉笑着,后来就散去了。
张家的男人说:“这只大雁说不定会把天上的那只招下来呢。”
女人说:“那样的话,真是太好了,咱们不仅能吃到大雁蛋,还能吃大雁肉了。”
这是天黑时分张家男女主人的对话。张家把鹅群和她赶到了自家院子里,空中的那只大雁仍在盘旋着,声音凄厉绝望。
不知过了多久,这凄厉哀伤的鸣叫消失了。
第二天一早,当张家的男人和女人推开门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
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
17.根据给出的样式简要概括本文情节:落难、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8.文章第一自然段说,“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读了全文,你能帮助人们揭开这个谜吗?并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文题为《雁》,但文中却有大量的文字写了张家男人和女人及围观的人们,你怎样看?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3分)[来源:Z
xx
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试赏析小说结局的艺术效果,并说说“他们的梦想”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实战演练
15.(3分)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将城里的房子比成火柴匣子,描写出城市生活封闭、邻里接触少、沟通少的特点,强烈表达出母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16.(4分)“我”理解母亲孤独的心理,来源于母亲对城市陌生生活的不适应,她渴望交流,怀念家乡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做的是让母亲回家乡,可是“我”却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缺少奶奶的照顾,失去目前幸福的生活。在“母亲”与“儿子”的幸福发生冲突时,“我”选择成全儿子的幸福,反映出人性的残忍。
17.(3分)“我”十分关注母亲的表现,了解母亲的喜好,能理解母亲内心的孤独,并想方设法解除母亲的孤独与寂寞,是一个具有孝心的人。
18.(4分)“我”为母亲终于获得沟通交流的机会而高兴,为母亲这么久以来的孤独而心酸,为自己不能满足母亲回乡的愿望而愧疚,为自己忽视了母亲的幸福生活而自责。(答出两点即可)
练习巩固
基础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羁绊
缄默
戛然而止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①窈窕淑女
②白露未晞
③无为在歧路
④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⑤俶尔远逝
⑥青青子衿
⑦阡陌交通
3.(2分)A
4.(2分)C
5.(2分)B
6.(2分)B
二、名著阅读:(共6分)
7.(2分)B
8.(4分)
①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②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告诉儿子:对于艺术的领会,必须用心灵去体会,与之产生共鸣。
阅读赏析
17.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18.(2分,不超过30字)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19.(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每点1分)
20.(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1分)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1分)
21.(4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2分)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2分)
五、课后作业
17.(3分)等待(企盼)
重逢
殉情
18.(共3分)
一只母雁受伤了,公雁为之哀痛,因对母雁的依恋而不肯离去。(1分)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设置了悬念,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9.(共3分)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大雁和人的对比,揭示人性的弱点,批判“人们”的“自私、冷漠和残酷”,(1分)提醒人民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其它生命,警醒人们克服自身弱点,培养高尚的品格(1分)。如文中写张家的男人和女人收养大雁是为了让它生蛋卖个好价钱,为了不让大雁飞走剪掉了它翅膀上的羽毛,甚至还想招引另一只大雁吃它的肉,这些都表现出他们的贪婪和残忍。(1分)
20.(共3分)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两只大雁为了自由和爱情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给读者心灵上以强烈的震撼,引发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思考。(2分)
“他们的梦想”是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