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15:37: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凛冽(lǐn) 俯瞰(kàn)  鲁莽(mánɡ)  风餐露宿(lù)
B.储存(chǔ)
舷窗(xuán)
凸现(tū)
五脏六腑(fǔ)
C.毋宁(wú)
概率(lǜ)
合拢(lóng)
心有灵犀(xī)
D.羸弱(léi)
负荷(hè)
迟钝(dùn)
忧心忡忡(chō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蹒跚   轮廓   渡假   姗姗来迟
B.癫狂 
遨游 
湮没 
海市蜃楼
C.吞噬 
稠密 
蒙胧 
不期而至
D.闲暇 
烧灼 
蔚蓝 
千钧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在科学大会上的即兴演讲条理清晰,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这是值得中华儿女耀武扬威的大事。
C.看他那惊心动魄、魂不守舍的样子,我们无法想象他刚刚经历了什么。
D.高明的画家往往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C.《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他所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D.纪晓岚,字昀,明代学者、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6.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
(4)《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
7.综合实践。(8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不超过15个字)(3分)
材料一: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2)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5分)
①成语还原:在图一中,原成语是____;在图二中,原成语是____。(2分)
②现象评议:你怎样看待这种成语改造现象?(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   (2)竟不可得(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3分)
1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3分)
(二)背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橇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的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毫不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橇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顿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橇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雪橇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橇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2.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森陷入困境,犬相助相伴―→____―→____―→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13.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4.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三)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士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拍了拍,“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6.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4分)
17.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18.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6分)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士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19.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5分)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三、作文(5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分)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2分)
A.凛冽(lǐn) 俯瞰(kàn)  鲁莽(mánɡ)  风餐露宿(lù)
B.储存(chǔ)
舷窗(xuán)
凸现(tū)
五脏六腑(fǔ)
C.毋宁(wú)
概率(lǜ)
合拢(lóng)
心有灵犀(xī)
D.羸弱(léi)
负荷(hè)
迟钝(dùn)
忧心忡忡(chōng)
【解析】A.鲁莽(mǎnɡ);B.舷窗(xián);C.合拢(lǒn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蹒跚   轮廓   渡假   姗姗来迟
B.癫狂 
遨游 
湮没 
海市蜃楼
C.吞噬 
稠密 
蒙胧 
不期而至
D.闲暇 
烧灼 
蔚蓝 
千钧重负
【解析】A.渡—度;B.邀—遨;C.胧—眬。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他在科学大会上的即兴演讲条理清晰,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这是值得中华儿女耀武扬威的大事。
C.看他那惊心动魄、魂不守舍的样子,我们无法想象他刚刚经历了什么。
D.高明的画家往往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解析】A.“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用在句中与“条理清晰”矛盾,且不合语境。B.“耀武扬威”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是贬义词。用在句中褒贬失当。C.“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多用于内心感受,不能用来形容“样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解析】B.成分残缺,应删去“使”。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C.《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他所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D.纪晓岚,字昀,明代学者、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解析】纪昀,字晓岚。注意区分古代的名与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纪昀为清代人。
6.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__。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__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__。
(4)《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__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__。
7.综合实践。(8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不超过15个字)(3分)
材料一: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2)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5分)
①成语还原:在图一中,原成语是__依依不舍__;在图二中,原成语是__十全十美__。(2分)
②现象评议:你怎样看待这种成语改造现象?(3分)
示例一:不赞同。这种成语改造会误导中小学生对成语的认知与运用。 示例二:赞同。这种成语改造能让商家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2)竟不可得(终了,最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3分)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1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3分)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二)背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橇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的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毫不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橇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顿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橇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雪橇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橇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2.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森陷入困境,犬相助相伴―→__犬兽性大发,森拔刀相对__―→__森抛刀放弃,犬起身相扑__―→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13.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写出了森意识到了雪橇犬因饥饿而表现出烦躁,为下文雪橇犬兽性大发、背叛主人的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
14.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
1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议论。点明主旨或点明中心。
(三)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士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拍了拍,“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6.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4分)
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17.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18.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6分)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士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19.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5分)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示例:本文设置的是在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的情境。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三、作文(5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分)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