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玄宗幸蜀图》
讲述杨贵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
这幅《玄宗幸蜀图》历史背景是什么?
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课文23页)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安史之乱爆发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安史之乱产生的影响
(课文24页)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黄巢起义的背景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于是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的过程
黄巢起义的影响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黄巢起义的结果
被朱温和其他藩镇割据势力联合镇压。
唐的灭亡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堪称史上被妖魔化最严重的人。文人学士对后唐、后梁谁为正统而争论不休,事实上朱温跟曹操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之所以被史家否定,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叛唐自立,身为唐臣,居然逼迫天子让位于己,简直就是“乱臣贼子”。
关于朱温
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材料说说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五代是政权的前后更替;十国中的大部分政权是同时并存的,个别是同一区域内的前后更替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有什么关系?
1、唐朝后期,中央政府权力衰微,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连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引发了农民起义。
2、唐朝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册封了许多节度使,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
唐朝衰亡的原因
1、安史之乱使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4、土地兼并严重,加之连年灾荒。
5、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建立
发展
鼎盛
衰落
安史之乱
唐太宗:贞观之治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唐朝的历史发展
灭亡
唐玄宗:开元盛世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唐朝灭亡
根据课文中的时间顺序整理唐朝的重大事件及人物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