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屈原(节选)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屈原(节选)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08: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测试题
第17课 屈原(节选)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稽首(qǐ) 滑稽(jī) 迸射(bèng) 骈文(pín)
B.瘦削(xuē) 刀削(xiāo) 虐待(nüè) 戏谑(xuè)
C.驰骋(chěng) 招聘(pìn) 诡谲(yù) 橘子(jú)
D.伫立(zhù) 贮存(zhù) 睥睨(bì) 裨益(b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流 拖泥带水 指天划地
B.景仰 黯无天日 鞺鞺鞳鞳
C.灿烂 翻波勇浪 浩浩荡荡
D.烧毁 无边无际 自私自利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剧本根本不好,你就是哗众取宠,也不能把它变成一出成功的好戏。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前赴后继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
C.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思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B.坚决肃凊懒政惰政、哗众取宠方面的恶劣影响和思想遗毒,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C.下了几天的雨,操场上拖泥带水,泥泞不堪,体育课又泡汤了。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趣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B.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C.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D.你烧掉它,这是南后的意旨。你毒死他,这是南后的意旨。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②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它的由来。
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屈原因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④对于它的由来,最常见的是由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来。
⑤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⑥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⑦除此之外,对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等。
A.②④①⑤⑥③⑦
B.①⑥②④③⑦⑤
C.④①⑥②⑦③⑤
D.②④①⑥③⑤⑦
9.传说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有关。学过郭沫若的《屈原》后,九牛级(1)班决定围绕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2)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3)请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简述其内容。(70字以内)

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贏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含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斜杠先生”)
(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3)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5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骈”读“pián”;C项“谲”读“jué”;D 项“睥”读“pì”。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错别字。A.划一画。B.黯一暗,鞺鞺一镗 镗。C.勇一涌。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运用。B.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 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用在这里 与“听那”“咆哮”都不搭配,可改为“镗镗鞳鞳”。A.哗众取 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运用恰当。 C.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亊不干脆运用恰当。D.借古讽今: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运用恰当。
4.答案:C
解析:“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此处不恰当。
5.答案:C
解析:A.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前半句是陈述句,而非疑问句。B.“西游记”外面的引号应为书名号。D.应将冒号删去,这里不需要提示。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A.连用三个“我思念那……”,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将“电”比作“宇宙中最犀利的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手法。
7.答案:B
解析:A.重复赘余,“切忌”和“不要”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B.没有语病;C.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了解”后“保护”;D.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社会发展”之后加上“的需要”。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首先通读所有句子,明确该语段叙写的重点是端午节的由来,从而确定②是首句;然后根据⑦中的“除此之外”以及句意确定⑦是结尾句;再根据②和④中共有的“它的由来”确定②④;再根据④中屈原出场,①作总体介绍,确定②④①;又根据①
中的“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与⑤之间句意上的转折关系,以及⑤与⑥的时间顺序,确定②④①⑤⑥。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9.答案:(1)B
(2)元宵节(上元节) 重阳节 七夕节(乞巧节)
(3)图一:一艘龙形的船上,一男子在船头击鼓,其他男子一边划船一边喊号子,这反映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
图二:(示例1)奶奶面前摆放着一桶糯米,一箕粽叶,她面带微笑包粽子,小女孩脱了拖鞋,盘腿坐在凳子上认真地看着,这反映了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
(示例2)奶奶面带微笑把一个包好的粽子给小女孩看,小女孩脱了拖鞋坐在凳子上,掬着笑脸认真地看着,这反映了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
解析:(1)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关知识的掌握。A.“寒食节”是指清明节前1~2天。C.“将桃符挂在门上”是春节的习俗。D.“玩龙灯”是元宵节的习俗。
(2)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名称的掌握。作答时,要根据文题提示中的相关诗词内容正确填写。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可知此处填写“元宵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出自李商隐的《七夕》,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可知此空填写“七夕节”。
(3)本题为图文转换题。图一,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主要形象——一艘龙形的船、船上的人,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行为,由画面联想到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图二,画面主要形象—一一位老奶奶、一桶糯米、一箕粽叶、一个小孩,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由画面联想到端午节包粽子的场面。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即可。
10.答案:(1)①12岁就从三楼跳伞;②在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专业;③在英国留学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得到了导师的挽留和极力称赞;④在“非典”“新冠肺炎”时,勇敢地揭露真相;⑤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⑥听到武汉市民齐唱国歌的消息哽咽失声。
(2)刚烈执着,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拥有爱国情怀,正直而真诚,敢讲真话,内心柔软。
(3)“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比喻手法,把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的家国担当,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永不折服”突出表现了钟南山的刚毅执着。用“钟南山传”为题,只表明文本内容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
(4)您的妙手回春、无私奉献让我们铭记于心,您的敢医敢言、从容冷静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城墙。您承担了一切,心中还时刻想着人民。您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与我们砥砺前行。您滚烫的心,为我们驱走了冬日的严寒,换来了春日的温暖。
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时,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再分别概括。文章第②段写钟南山12岁从三楼跳伞;第③段写钟南山在医院努力学习;第④段写钟南山在英国留学期间得到老师的称赞;第⑤—⑦段写钟南山在“非典”“新冠肺炎”时,勇敢地揭露真相,对待病人温柔可亲。回答时把这些内容梳理出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第②段写钟南山12岁从三楼跳伞,体现了他刚烈的性格;第③段写他刚刚入职时因受到医师的嘲讽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体现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出国后拒绝外国老师的挽留,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勇于戳穿“非典”和“新冠肺炎”的谣言,体现了他的正直,敢说真话;听到武汉市民齐唱国歌的消息时流下泪水,体现了他内心柔软的性格。
(3)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这需要分析原题的好处,并跟“钟南山传”进行比较,“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题目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突出人物性格和主题。而“钟南山传”只是对钟南山事迹的记叙,主题不够突出,缺少文学色彩。
(4)本题考查感谢词的拟写能力。写作时首先要知道感谢的内容应和题干中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有关,要表达出对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的感谢。其次要写出对他们生平的总评价,语言要准确、中肯。如写钟南山,则要抓住他在“非典”和“新冠肺炎”中的贡献;写鲁迅,则要抓住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探路者;写毛泽东、习近平,也要抓住他们的突出贡献。感情要真挚,表达出感激、敬佩之意。语言要简洁,注意题干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和字数限制。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