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测试题
枣儿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匾(bi?n) 衣兜(dōu) 掸灰尘(d?n)
B. 愣住(lèng) 钢盔(kuī) 不中看(zhòng)
C.咀嚼(jiáo) 雕塑(shù) 垂头丧气(sàng)
D.掀起(qiān) 算卦(guà) 蹑手蹑脚(niè)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临行时,母亲倚门翘(qiáo)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名著中住着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隘(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懦(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项是( )
A.竹竿 羡幕 喃喃自语
B.馋鬼 拉钩 囫囵吞枣
C.蓦然 蹲坑 翘手远望
D.童瑶 比画 喜出忘外
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争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家长喜出望外,看到了他升入重点中学的希望。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②④⑤③①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⑤③④ D.④②⑤③①
7.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 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完本文,同学们除了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还进一步认识到应该孝敬老人,为此班内开展
“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话总结重阳节的活动。
材料: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登高赏景、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并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故九九重阳节,寓意深远。
(3)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4)仔细观察下边的传统节日徽标,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的内容和寓意。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飄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⑨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傲,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放风筝,突然,一声脆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到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恨线扯着还能落下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微词典】九霄(xiāo)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品析文章第⑤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飘逝的风筝》这一题目有何含义?
10.在《枣儿》一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底蕴。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片段训练】请你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种你熟悉的动植物。(如竹子、牡丹等)(20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白鸽——和平;②莲花——君子;③红梅——坚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读音正误。B“中”应读zhōng。 C“嚼”应 读jué,“塑”应读sù。 D“掀”应读xiān。
2.答案:B
解析:“哺育”中的“哺”应读“bǔ”。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错别字的能力。A幕一慕。B没有错别字。C手一首。D瑶一谣,忘一望。
4.答案:A
解析:A项,卷土里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C项,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髙兴。D项,不容 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B、C、D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5.答案:B
解析:“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不正确。话剧的主要手段是说白,以演唱为主要手段的是歌剧。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阅读这五个句子,可知其介绍的是豫剧的现状。四个选项中,列为首句的有①②④, ①④似在证明什么,不适合作为首句,②讲豫剧的现状,适合 作为首句,故可排除B、D。①⑤讲的都是豫剧的影响,应该 紧跟②之后,C项将④⑤分开了。因此应该选A。
7.答案:示例:就是多一些关爱,用心照顾长辈的生活。
8.答案:(1)(示例1)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示例2)尽孝心,传孝道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登高赏景、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示例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例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此节日徽标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由两个数字“9”书法变形而得,寓意九九重阳。“9”字的中间是一朵盛开的菊花,寓意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左边整体图案是一个圆,寓意欢庆、幸福、圆满。右边的上面是繁体字的“重阳节”,下面是小写的汉语拼音“chong yang jie”,右下角是一枚印有繁体的“重阳”二字的印章,寓意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解析:(1)要紧扣“孝亲敬老”主题设计标语,语言要简洁,句式要整齐。
(2)紧扣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摘取相关词句作答即可。
(3)所选诗句含表现重阳习俗、“重阳”二字、重阳咏菊均可,不要出现错别字。
(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首先仔细观察徽标,明确其构成要素:文字+图片。然后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依次介绍图片、文字。介绍图片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由数字“9”的构图、外形和里面的菊花体会寓意;介绍文字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9.答案:(1)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
(2)“蚕食”意思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儿—点儿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形象地写出了挖掘机一点儿一点儿摧毁村庄院落的动作,传达出鹞爷对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
(3)这一情节照应了文章题目;表现了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促人思考“根”是什么,深化了小说主题。
(4)“飘逝的风筝”不仅仅指鹞爷给男孩放但最终飞走的风筝,也是指面临消失的传统技艺,更是指逐渐衰落的乡村文明。
解析:(1)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加以分析。文章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鹞爷迈出家门看挖掘机蚕食院落,忧心忡忡;鹞爷回忆自己扎风筝的经历;鹞爷对男孩跟随父亲寻根祭祖心生感慨。通过这些内容以及对鹞爷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可以看出鹞爷对传统技艺的固守、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农村前景的忧虑。
(2)本题属于语言赏析题,从词义、表现内容以及情感三方面考虑。“蚕食”本义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地吃掉。文中指挖掘机无情地摧毁村庄院落的动作,传达出鹞爷内心的情感。
(3)本题属于效果作用题,考查小说的情节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引发了鹞爷对往昔生活 的回忆,也引发了鹞爷对“根”的理解,内容方面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最后风筝从男孩手中飘逝,结构上照应了文章题目。
(4)本题属于含义理解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应结合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由浅入深地 进行。“飘逝的风筝”浅层意思很好理解,深层意思则要结合全文,看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不愿学习如扎风筝这种费事的传统技艺,他们纷纷进城,老人孤单留守,传统技艺面临消失。
10.答案:我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发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强的石头,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