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
了解“三大改造”
2
1
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壹
公私合营
贰
土地改革
工业化建设
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我国也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为满足农民和工业建设的需求,我国城市和农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背景
土改后农民所面临的困难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953年-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
方式
概况
原则
自愿互利的原则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部分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踊跃报名
合作社开会中
满足了农民对于互助合作的要求;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当时农村的发展
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完成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入社仪式
手工业
木器生产合作社
缝纫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原则
特点
成果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萌芽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穷
知识拓展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方式:
政策:
结果:
实质: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意义: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底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高潮: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二、公私合营
内容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资本家所有(私有)
合作
赎买
主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一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某公私合营企业的变化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意义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改造
农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
改造
手工业
改造
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堂小结
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庭低薄,缺资金,能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或组织起来,在搭公帮公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该描述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贫下中农组织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合作社突破重重困难,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全村农民纷纷要求入社。这表明农业生产合作社(
)
A.
成立的过程非常顺利
B.
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开展
C.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
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课堂训练
B
D
4.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1925
年徽商联合创办同庆楼菜馆,1956
年元月全店职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