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6 22: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增强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重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
●【高效学习 四步骤】:
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
背景:
意义:
开始:
结束:
背景:
意义:
开始:
结束:
146051293495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
土地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比较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者
地主
农民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产品分配

相同点

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地区还都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有关土地改革错误的一项是( )
A.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B.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C.免除了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的三百多亿公斤粮食的地租D.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分配给地主土地,消灭地主阶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4.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
1、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应该如何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
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 参考答案
4191012458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背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开始: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基本完成
背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开始: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基本完成
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
把封建地主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者
地主
农民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相同点
土地归私人所有
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B 2.D 3.D 4.C
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
1、(1)土地改革。 (2)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实现制度创新;实行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