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巩乃斯的马
诗海探珠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①谢将军:镇西 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 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 诵诗,十分欣赏,邀请他 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 大振。
【赏析】 这首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此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思考】 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抱怨·报怨
两者都与“怨”有关。“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报怨”指报复怨恨。
例:①那两匹可爱的光背马,……一副歉疚的想说“对不起”的神态,它们温柔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_______,还有一点诧异。
②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这需要互相尊重、彼此妥协,我们在处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要发挥孔子“以德________”的思想。
抱怨
报怨
(2)考问·拷问
二者都有询问之意,“考问”指考察询问;“拷问”指拷打审问。
例:①《一把手廉政访谈》这个被称为让一把手“亮家底儿”的活动,始于衡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的谋划,像李育全、黄诗雄这样级别的干部,有三十九人接受了______。②即将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骆家辉17日在美国国会遭到“________”,被要求“对中国展示强硬”。
考问
拷问
(3)安贫知命·安贫乐道
两者都是动词,有“安于贫穷”的意思。“安贫知命”意为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安贫乐道”指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例:①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____________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的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
②___________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知命
安贫乐道
四、词语释义
①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尤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⑤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淋漓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⑦喑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⑧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⑨马踏飞燕:________________
⑩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东汉青铜奔马。
多比喻虚幻的事物。
五、文学常识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
巩乃斯的马
哈拉沙尔随笔
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作者开篇就宣称“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阅读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作者对马的深情,还能领略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和思考。想一想,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提示】 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这篇文章中哪两个场面刻画了马的生命活力?
【提示】 文章中的两个场面典型地刻画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合。一个场面是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面,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
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在另一个场面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就是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3.作者喜欢巩乃斯的马,为什么有一段写牛、骆驼和毛驴?
【提示】 作者认为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过于安贫知命;骆驼则是沙漠的怪胎,自己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毛驴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难当大用。作者这样描写我们熟悉而且多有夸赞的动物,其用意在于与“马”的特质形成对比。牛、骆驼、毛驴等在作者眼里是被人类征服、生命对强者屈服的动物,不是作为与人类平等的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马与之相比,则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自由精神。
4.作者在第三段结尾说:“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通读全文,作者是怎样突出巩乃斯马的魅力的?
【提示】 马的魅力展现,既有外在形态上的,更有内在精神上的,把握住这一点,便会发现文章展示给我们了三幅画面,正是这三幅画面,展现出巩乃斯的马不可抗拒的魅力。六、七段写自己雪夜纵马狂奔: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我”感受到了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九至十二段突出描写种公马形象,肯定了马的社会结构,表现了对现实人类社会的担忧。十四、十五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
5.如何理解“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的含义?
【名师点拨】 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可以推知这句话的深层含义。1970年的社会冷酷、丑恶、冰冷,政治气候像潮闷的黑云压在每个人的头顶。对于一个青年而言,体力上的劳动、身体上的折磨是可以忍受的,但精神上巨大的失落、信仰危机、价值观念的迷惘却使他们无所适从。这是那个时代带给那一代人的困惑。作者在这句话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沉重反思。
6.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文革’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份档案记录”,你怎么认为?
【名师点拨】 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写于1984年,我们仍旧愿意把它看成“文革”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份档案记录,它记载了当时底层社会的忧郁、激愤、抗争,体现出民间一种在沉默中悄然增长的力量。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民族似乎一贯长于批判,而不长于自省。
“文革”这个时代悲剧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综合的因素,但是悲剧过后,人人似乎都只是受害者,都昂着头控诉,却鲜有忏悔,鲜有对自我的审视,《巩乃斯的马》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同样具有精神档案的价值。
[细剖·深析]
[楼主]
文章结尾部分谈到“我们是十分喜爱马的民族”,列举了我国的雕刻艺术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马,请再举几个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思考我们喜爱马的原因,思考我们民族的生命内涵。
[沙发]
《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怒有健壮、神俊之意,武有勇猛、刚健之说。表达了人们对施展抱负的向往,寄寓了人们对阳刚之气、对奇崛旺盛的生命力的追求。如项羽配乌骓: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曹植《白马篇》少年英雄配白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板凳]
马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如三彩陶马,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爱马,表现马,马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正如文章结尾说“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我们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三楼]
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让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故而认为“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很显然,马的形象寄托了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追求意境阔大雄壮
中国不仅是诗之国,而且是散文之国,两者都追求意境,并互相推动。两者都以创作主体的性格为核心,由性格去体现。无论怒潮奔马,踏月吹箫,杏花春雨,夜色秋歌……罗丹说: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那么还可以说,作家的性格创造了美的意境。
在《巩乃斯的马》里,天苍苍野茫茫的巩乃斯大草原的背景,健壮优美的巩乃斯名马,无论是雪夜驰马,还是夏牧场上马群游移,都具有阔大雄壮的特色,尤其是暴雨电闪雷鸣中万马奔腾,则是这一艺术特点的极致。
●随堂练笔
以“高山”、“大海”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描绘出阔大、雄壮的意境,不少于100字。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巩乃斯的马》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勇敢意味着付出,它无所谓大小,凡是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行为都是勇敢的行为。
[适用话题]
这些有关马的材料可用于“勇敢”、“追求”、“个性张扬”等有关话题或者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齐全哥”入学引热议
某天,武汉科技大学迎新现场,一名叫郑宇的新生在五名家人的陪同下,带着十四件行李前来报到,除了换洗衣物和水果,还有补品、药品和卫生纸。被网友封为“齐全哥”。
“帮忙搬运行李的志愿者介绍,郑宇除了几大包春夏秋冬衣物外,还带了一台立式电风扇,两个医药箱等。一箱装着补品,一箱是日常用药。
毛巾带了七条,还有牛奶、苹果各一箱。卫生纸准备了四年的,满满一大箱。郑母说:“带来的卫生纸还不一定够孩子用四年呢,而且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怕他来大学后吃不消,药品还是准备齐全点好。”
[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能力是人长期发展的资本”“溺爱不能承受之重”等话题作文中。
美文佳作欣赏
奔跑的火焰
周 涛
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么单调,那么沉静。
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上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种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地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白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眼,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晕过去。正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
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
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在这样对我肯告。
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逃奔。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蓬松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如一股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地上。
“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是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美丽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伴撞倒,好像对狐狸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卡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冬天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红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要把它熄灭。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它最后的结局,也是会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赏评】 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表现了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充满活力的生命被扼杀令人心痛的主题。
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文章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无际的雪原的赞美之情。作者善于描绘景色,如第11段,作者以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为背景,把奔逃着的红狐的尾巴比作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红狐在茫茫雪原上跃动奔逃的绝美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