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17: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1.熟读诗歌,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把握诗歌中心。
3.背诵诗歌。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地点是在扬州。
“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解题
诵读诗歌
注意读音,停顿。
读出感情。

刘禹锡

烂柯人
暂凭
长精神
侧畔
chóu


yín
làn


pàn
zàn
píng
zhǎng
诵读诗歌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诵读诗歌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2.质疑。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理解诗意
赏析角度:
内容
修辞
情感
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并用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一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不必悲观,同时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伤,表达诗人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诗句
本诗的感情基调: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中心
熟读成诵
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拓展延伸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
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拓展延伸
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境优美,气势豪放,不要说日在桑榆已是晚景,晚霞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情绪积极,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两句诗既是刘禹锡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也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拓展延伸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中,刘禹锡也许不是最耀眼的,但他一定是最坚强乐观的。他也曾因政治上的挫折痛苦失望,但他不曾绝望,而是坦然面对。但他必竟也是人,有刚强的意志也有柔软的情怀,在人生的再三挫败下也有失落和哀愁、孤独和彷徨。而正因如此才成就了真正的刘禹锡,有血有肉的刘禹锡。品读刘禹锡就是品读历史品读人生,让我们在刘禹锡的斗士情怀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和直面人生的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