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1个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中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借助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之美,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重点词句和画面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 熟读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打开诗门
过渡: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
1.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分组赛读,读出诗的韵味。
2.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
(2)玩一玩“快乐连连看”的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指名读、齐读。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题目的停顿。
3.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4.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 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莲叶
6.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地点:西湖时间:六月)
(2)为什么诗人会说西湖六月的“风光不与四时同”?
(3)指名读,指导读出赞叹的语气!
7. 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碧绿碧绿的荷叶无穷无尽的绿色)
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接天 无穷碧)
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
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④让学生解释“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荷叶挨挨挤挤,往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
⑤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放慢,读出壮观的感觉。
(2)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别样红)
①“别样”是什么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
②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她红得像什么?
③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映日,在太阳的照射下)还有什么原因?(在荷叶的映衬下)
④指名朗读。
(3)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
(4)齐读诗句。
四、学习《绝句》
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相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第一、二句为动,第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五、朗读古诗,感悟诗韵
1.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师配乐朗诵。
3.全班齐诵读。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升华诗情
1.画面引路,试背古诗。
(1)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①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忆: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送别哪一位友人呢?(本诗题目较复杂,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诗题)
②一年之中,西湖风光各具特色,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西湖,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极目远望,赞叹——(引背第一、二句)
③此时,你的眼中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对,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荷花熠熠生辉。
此时,诗人不由自主地赞叹——(引背第三、四句)
④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人饰林子方,一人饰杨万里,再现西湖湖畔送别场景并背诵古诗。
(2)背诵《绝句》。
①教师出示《绝句》动画,配轻快欢畅的背景音乐。
②教师提示前半句,学生背诵后半句。
③指名男生背诗歌第一、三句,女生背第二、四句。
④鼓励记忆力好的学生根据动画提示背诵全诗。
2.古诗吟唱,激发情感。
(1)诗,又称诗歌。在古代,诗歌是可以配乐吟唱的。让我们安静下来,静静地聆听优美的古诗吟唱,展开丰富的联想,让美丽的画面在我们心中永驻吧!
(2)让我们跟着音频一起轻轻吟唱!
3.拓展写话,升华诗情。
(1)出示课后练习中的两句古诗。
(2)引导说话:说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示范引路:出示描写荷花的优美语段,师生共同欣赏。
(4)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二、抓住特点,学写生字
1.识字游戏,巩固认读。
出示西湖荷叶图:一望无际的荷田中朵朵荷花含苞待放。请学生上台点击课件中动态浮动的花骨朵。花骨朵开放后花蕊中出现一个个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领读。
2.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1)“湖”字是左右结构;“月”的第一笔“丿”要拉长、舒展,托住“古”字。
(2)“莲、穷、荷”均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草字头和穴宝盖均占字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莲”“荷”的草字头居上居中,忌将这两个字写成半包围结构或左右结构。
(3)“绝、岭”均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宜左窄右宽。
(4)“含、吴”两字均含“口”部,一个在下一个在上,略扁。指导书写“含”字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将上面的“今”写成“令”。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
4.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择优展示,集体评议。
三、作业布置
练写生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加深对古诗的印象,从而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内容,认识诗歌描绘的景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绘画过程和绘画内容的回顾来记忆、背诵诗歌。
不足之处:讲得太多,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这一环节用时太短,学生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建议: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重难点的把握上,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绝句》应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春景图,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