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文言文怎么学?
一、确认字音、划分朗读节奏、感受语气,初识情感
【语感】
二、结合注释顺语意,积累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翻译】
三、理清脉络、分析人物形象、获得启示。
【阅读理解】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国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扫清字词障碍
读懂古文文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现在
当权
掌管政事
学官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推托
用
事务
难道
研究儒家经典
只是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谁
比得上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有益的地方
于是
从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等到
经过
商讨,讨论
才干、谋略
另,另外
擦拭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不再是
读书人
就
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知晓事情
于是
拜见
重点字词归纳
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字词积累
如、好像
比得上
如果
你
乃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字词积累
于是
才
竟然
你
特殊句式的判定
倒装句(状语后置)
投以骨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骨投之
以军中多务辞
具体物(骨……)
动词(
+
名词)
+
“以”
+
抽象事(军中务……)
读出人物的特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严厉中含有关心。
语气反问,隐隐表现出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之情和责备意味。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学习,言辞
恳切、语重心长。表现出孙权的善
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
希望;既表现了对属下的关怀、亲近,又不失身份。
及:过渡
大惊:神态描写、侧面表现吕蒙变化之大。拜、结友,侧面烘托吕蒙进步之大、证实孙权劝学成效显著。
吕蒙答话:颇为自得、自信,又巧妙照应了鲁肃的赞叹,当之无愧坦然态度。
文章思路:
孙权劝学
(正面描写)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
吕蒙就学
(正面描写)
先:辞
——
军中多务
后:就
——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侧面描写)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详
略
详
孙权劝学
学业进步
反衬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