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课件(19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课件(19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6 23: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章回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妒忌 曹操 周瑜 都督
水寨 擂鼓 丞相 弓弩
呐喊 幔子 翎毛 调度
字词学习
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
整体感知
默读起因部分,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细读课文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①“公事”“推却”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③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①十天真的能完成吗?
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
②从“只要”“军令状”“甘受重罚”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
③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再读课文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在东汉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孙权。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妒忌刘备手下诸葛亮。所以想要惩罚诸葛亮来立威。
为什么周瑜如此费劲心机地要惩罚诸葛亮呢?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情势如此危急,但诸葛亮却表现得特别冷静沉着,说明他早料到第三天四更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
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
晓地理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江上雾
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识人心
诸葛亮在笑谁?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