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科版2021初中生物八下8单元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一、单选题
1.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抗原?????????????????????????????????B.?抗体????????????????????????????C.?一种酶?????????????????????????????????D.?生长激素
3.对烧伤的病人进行皮肤移植时,自身皮肤效果最好,异体皮肤就比较困难,根据现代免疫概念,异体皮肤相当于
(???
)
A.?抗原?????????????????????????????????B.?吞噬细胞?????????????????????????????C.?抗体?????????????????????????????????D.?病原体
4.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肺?????????????????????????????????????B.?胸腺???????????????????????????????????C.?脾脏?????????????????????????????????????D.?淋巴结
5.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C.?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糖类??????????????????????D.?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特定抗原
6.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
A.?胸腺、脾脏和淋巴结?????B.?皮肤、肌肉和骨骼????C.?血液、淋巴和心脏????D.?垂体、肝脏和黏膜
7.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地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大部分的存活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处理。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
B.?第一次注射的久置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是抗体
C.?第一次注射后,鸡获得并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可能也发生过特异性免疫反应
8.人体除下列哪种结构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
A.?指(趾甲)??????????????????????????????????B.?咽喉??????????????????????????????????C.?胃??????????????????????????????????D.?皮肤
9.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疫情期间同学们要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同学们进校园时都要进行测温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C.?学校医务室每天按时对教室进行消毒是控制传染源
D.?同学们每日要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10.患了流行性感冒的人痰比较多,你认为他们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痰中含有细菌,不能随地吐痰?????????????????????????????B.?可以把痰直接吐到痰盂中
C.?可以将痰吐在纸巾上扔到垃圾桶中?????????????????D.?为了避免痰中的细菌进入环境可以将痰咽下
11.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B.?新型冠状病毒???????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D.?流感患者
1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
13.病原体是指能够致病的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冠状病毒??????????????????????????????B.?痢疾杆菌??????????????????????????C.?肺炎球菌??????????????????????????????D.?蝙蝠
14.咳嗽是一种常见病,肺结核会引发咳嗽,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也有咳嗽的症状,花粉过敏也可能会咳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体
C.?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控制传染源?????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15.血吸虫病严重威胁着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预防的根本措施是不接触疫水,因为血吸虫疫水中含有(???
)
A.?血吸虫尾蚴?????????????????????????B.?血吸虫卵??????????????????C.?血吸虫成虫?????????????????????????D.?人畜粪便
二、实验探究题
16.入春以来,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各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蔓延.请据此回答:
(1)不少地方焚烧或活埋病鸡,此措施属于________.
(2)H7N9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某地现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该地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请你帮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如图所示:
在甲组体内注射________;乙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②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H7N9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
甲组小白鼠________,乙组小白鼠________.(填患病或不患病)
【实验结论】
H1N1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其原因是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属________免疫.
三、综合题
17.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请你仔细观察:
(1)________和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涂的病菌很快死亡,是________图所起的作用.
(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________免疫.其特点是________
.
(4)图中a表示________
,
它具有杀菌作用;图中d是________
,
它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它们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人体发生炎症反应的时候,哪种细胞显著增多?________
,
这一反应属于第________道防线.
18.下边是2017年11月18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结合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原标题:湖南卫计委:桃江四中已确诊29例肺结核)
?湖南省桃江县四中多名学生感染肺结核一事有了新进展。
昨日,湖南省卫计委发布情况通报,截至11月16日,共发现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另有38名学生预防性服药,共计72名学生接受治疗和管理,对疑似及预防性服药学生的诊断待观察、复查后再予以确认。通报称,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传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当出现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尽快到当地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就诊。肺结核还会伴有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病人应当注意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普通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但如果不规范治疗,则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1)根据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可以判断,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传染病。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________的特点,有些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一般其传染性最强是在________。
(3)报道中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患者属于________;肺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外出佩戴口罩等措施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4)要防止传染病蔓延,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________、________、早隔离、早治疗。
19.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传播途径是________,易感人群是________。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________能力。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是因为体内已存在这种病毒的________。
20.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1日电,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疲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评奖委员会说,今年的获奖者“创立了癌症疗法的一个全新理念”,“通过激发我们免疫系筑内在的
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他们的发现是“我们在与癌症战斗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前的治疗方法集中在肿瘤细胞上,新的研究主要针对免疫系统,这提高了治疗效率。
材料二9月8日-9日,“2018世界流感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纪念流感大流
行100年:防患于未然”。春季往往是流感传染的高发季节,H7N9型流感就是其中的一种,
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类似普通流感。对季节性的流感,疫苗是最主要的干预工具。
(1)癌症是由于细胞癌变引发的疾病,癌变后的细胞可以不断________产生大量新的癌细胞形成肿瘤。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
可以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该物质称为________。肿瘤免疫治疗就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请描述这属于免疫功能的哪一个方面?
________。
(3)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又称“生活方式病”,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为中学生你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答出2点即可)?
________。
(4)流感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5)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合理饮食与作息,经常体育锻炼属于________。
(6)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型流感,原因是________。
2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此次肺炎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人感染2019-nCoV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
材料二:2020年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属于新冠肺炎的________。
(2)对于感染2019-nCoV的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__新冠肺炎疫苗一旦研制成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属于________免疫。
(4)为了预防新冠肺炎,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2.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V)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星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HIV的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它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________系统,使人不能抵御病原体。
(2)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源的人都属于________。
(3)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各级政府和医疗部门加大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措施。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主要以________为主要途径,青少年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所在。
2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它属于乙类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目前已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数首位。人被犬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对创伤深广、严重者,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一剂高效病毒血清,以有效防治。
(1)狂犬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
(2)如果人被犬咬伤后,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从免疫的特点来看,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3)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且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并注射狂犬病血清,则所注射的物质属于________(“抗原”或“抗体”),采取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白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C。
考点:(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
A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故答案为:A
考点: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3.
A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移植到人体内的异物或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成活。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因此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故答案为:A。
考点:(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
A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A.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不具有免疫功能,A符合题意。
B.
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因此胸腺属于免疫器官,B不符合题意。
C.
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因此脾脏属于免疫器官,C不符合题意。
D.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等功能。因此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免疫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的器官,主要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脏等。
5.
C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A.抗体是抗原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A正确。
B.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B正确。
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C错误。
D.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能消灭一种抗原,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6.
A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考点: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7.
B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A、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具有抗原性,A不符合题意;
B、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B符合题意;
C、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C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考点: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在,但是会慢慢减少。
8.
A
考点:癌症及其预防
癌变是指细胞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头发和指甲是一些角蛋白等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不会发生癌变。故答案选:A
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癌变是发生在细胞中的。
9.
B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A.疫情期间同学们要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答案为:B。
考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
D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形成了痰。因此痰的主要成分是尘粒、细菌和粘液组成。随地吐痰不仅不文明,还会传播疾病,可以把痰吐到痰盂中,可以将痰吐在纸巾上扔到垃圾桶中,避免痰中细菌引起疾病的传播,也是一种文明行为,所以不能为了避免痰中的细菌进入环境将痰咽下,原因是痰中含有大量病菌,不利于人体健康。故答案为:D。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痰的主要成分是尘粒、细菌和粘液组成。随地吐痰不仅不文明,还会传播疾病。
11.
B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疾病,是新型冠状的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B符合题意。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考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者是指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12.
D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答案为:D。
考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13.
D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ABC.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冠状病毒、痢疾杆菌、肺炎球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不符合题意。
D.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蝙蝠属于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考点: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据此回答。
14.
A
考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A.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A符合题意;
B.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原,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故B不符合题意;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病原体,是抗生素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免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考点: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5.
A
考点:扁形动物,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血吸虫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为尾蚴,尾蚴从钉螺逸出漫游于湖泊、水田等水域,人或动物与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接触,尾蚴便经皮肤钻入人或动物体内,从而感染血吸虫病。因此血吸虫“疫水”是指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途径,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最有效方法,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考点: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成虫寄生在人或家畜体内,成虫用吸盘吸附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壁上,吸食人体血液维持生活。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血吸虫病。
二、实验探究题
16.
(1)控制传染源
(2)H1N1禽流感疫苗;患病;患病;特异性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上可知,“焚烧或活埋病鸡”属于控制传染源.(2)[实验步骤]①要验证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就要把分成两组的小白鼠,一组注射H1N1疫苗,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预测结果]因为两组小白鼠体内都没有H7N9的抗体,所以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H7N9的活禽提取液,两组小白鼠都会得病.[实验结论]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H1N1禽流感,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故答案为:控制传染源;H1N1禽流感疫苗;患病;患病;特异性
考点:(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是得过某种传染病或注射过疫苗后才有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三、综合题
17.
(1)皮肤;粘膜
(2)D
(3)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得,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4)溶菌酶;吞噬细胞
(5)白细胞;二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1)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皮肤、黏膜、纤毛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图中表示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图是B、D.(2)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涂的病菌很快死亡,是D图所起的作用.(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得,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4)图中a表示溶菌酶,它具有杀菌作用;图中d是吞噬细胞,它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它们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5)人体发生炎症反应的时候,白细胞显著增多,这一反应属于第二道防线.
故答案为:(1)皮肤;粘膜(2)D(3)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得,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4)溶菌酶;吞噬细胞(5)白细胞;二
考点:(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病.(3)图A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C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a溶菌酶、b纤毛、c毛细血管壁、d吞噬细胞.
18.
(1)消化道;血液;体表
(2)流行性;初期
(3)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4)早诊断;早报告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传染病的分类
(1)根据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可以判断,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除此之外,还有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2)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有些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一般其传染性最强是初期。
(3)报道中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患者属于传染源,他们体内携带有结核杆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肺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外出佩戴口罩等措施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要防止传染病蔓延,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考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9.
(1)流感病毒;患有流感的病人;空气、飞沫;病人周围抵抗力最弱的人
(2)免疫;抗体
考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本题考查传染病及人体免疫方面的内容,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患病的病人,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易感人群是抵抗力弱的人。(2)由于人体具有免疫系统,能产生抵抗该病毒抗体,所以症状轻微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痊愈。
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传染病及人体免疫方面的知识。
20.
(1)分裂
(2)抗体;监视、识别杀死体内的异常细胞
(3)合理膳食
按时作息等
(4)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保护易感人群
(6)抗体具有专一性
考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1)在正常情况下,分裂产生的细胞,除少数保留分裂能力外,大部分都会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形态、结构、功能都出现了差异,发生胞的分化,但是如果细胞的分类失去了控制,不断地分裂而不分化,就会变成癌组织,形成肿瘤,可见癌变的细胞特点是不断的分裂而不分化。
(2)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该物质称为抗体。
免疫是一种防御机制,具有防御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清楚自身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所以,肿瘤的免疫治疗利用了免疫机制,来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这就是利用了免疫的
监视、识别杀死体内的异常细胞这项功能。
(3)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所以,为了身体健康,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不暴食暴饮;按时作息,不熬夜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所以流感病毒属于流感的病原体,病毒结构特殊,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合理饮食与作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个人的免疫力,这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注射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专一性,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故答案为:(1)分裂;(2)抗体、免疫的监视、识别杀死体内的异常细胞;(3)合理膳食、按时作息;(4)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5)保护易感人群;(6)抗体具有专一性。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综合性强,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分后部分保留分裂能力,大部分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发生分化,形成组织;在大多数生物中,病毒结构比较特殊,是常考的内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比如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对患者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你如隔离患者等,抗体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具有特异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1.
(1)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3)抗原;特异性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时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3)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注射疫苗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4)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考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2.
(1)病原体;免疫
(2)特异性;易感人群
(3)性传播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艾滋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1)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不能抵御病原体。(2)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3)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各级政府和医疗部门加大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措施。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主要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青少年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所在
考点:1、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2、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3.
(1)狂犬病病毒
(2)特异性免疫
(3)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2)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所注射的抗狂犬抗病血清属于抗体。
抗狂犬病血清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