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科版2021初中生物八下8单元
健康地生活
单元测试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
1.人体具有三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指(??
)
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C.?皮肤和黏膜??????????????????????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2.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B.?扁桃体和淋巴结?????????C.?胸腺和脾脏???????????????D.?皮肤和黏膜
3.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毒蛇咬伤后注射的抗毒血清是蛇毒的特异性抗体
B.?溶菌酶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吞噬作用
C.?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进而使其失去活性
4.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搞好环境卫生?????C.?足不出户,不与他人接触????D.?搞好个人卫生
5.2020年2月以来,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病传染性极强,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有几万人感染了新冠肺炎,2020年1月20日发布封城通告。为了有效的切断病毒向外传播,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要求所有非防疫工作人员必须呆在家里,不能外出,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同学们呆在家里,不外出。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B.?消灭冠状病毒???????????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6.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水痘????????????????????????B.?贫血????????????????????????C.?甲型H1N1流感?????????????????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7.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下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
A.?生活张弛有度??????????????????????B.?通宵打游戏?????????????C.?节食减肥??????????????????????D.?肆意宣泄情绪
8.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是城市居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健身房瘦身塑形,???
②通宵网游冲浪???
③吸烟酗酒提神
④户外爬山、散步???
⑤吸食毒品???
⑥合理膳食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④
9.每次大地震后,国家都会选派许多心理专家深入灾区开展心理治疗,帮助灾民特别是孤儿走出心灵创伤的阴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A.?肌肉发达???????????????????????????B.?身高正常???????????????????C.?没病没痛???????????????????????????D.?心情愉快
10.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此伤者不能轻意搬动,应立即进行检查和施救
B.?心肺复苏步骤“CAB”中的C应该是指开放气道
C.?按照16—18次/分钟的频率,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
D.?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为伴随吹气,伤者胸廓略有隆起,稍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
1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B.?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近心端
C.?遭受踩踏时要顺势侧躺,用上肢护住头颈部,双膝并拢屈胸前,护住重要脏器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搬运送往医院抢救
12.下列关于急救和安全用药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面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并及时拨打“120”电话
B.?某人发生车祸,大腿伤口处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应该在伤口的远心端结扎
C.?遇到突然溺水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
D.?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13.下列关于吸烟、喝酒、吸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
B.?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
C.?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青少年应做到不吸烟,不喝酒,绝对禁止吸毒
14.下列数据是在不同体积分数酒精溶液中测得的水蚤心跳次数(10秒内).分析数据可知,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是( )
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
0(清水)
5%
10%
15%
20%
10秒内心跳次数
33
24
21
18
0
A.?具有促进作用????????????????????B.?具有抑制作用???????????C.?先抑制后促进?????????????D.?没有影响
15.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认识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毒对身心、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危害???????????????B.?毒品少量尝试一下是没有以什么关系的
C.?大麻、吗啡、杜冷丁都属于毒品?????????????????????????D.?共用注射器吸毒容易传播艾滋病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得分
???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不经冷储的疫苗的危害,设计了A组和B组实验。选取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白鼠10只,平均分成两组,做如下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组别
第一次注射等量
第二次注射等量
A
冷储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B
常温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C
冷储乙肝疫苗
流感病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探究免疫作用特点,又增设C组,则C组与________组构成对照实验。选取小白鼠的要求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以预测经过一段期间后,A,B,C三组小白鼠中,________组小白鼠将会患病。
(4)有同学提出可利用抗生素为患有乙肝的小白鼠进行治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试分析说明原因:________。
17.??
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为宣传这一主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一品牌香烟、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出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出液得到70%、40%的浸出液,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喷洒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第5天的平均发芽率(%)
A
各20粒同样饱满的绿豆种子
0
100
B
40
95
C
70
65
D
100
35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实验提出问题:________?
(2)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填实验组别)。
(3)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每组取20粒而不取1粒绿豆种子,目的是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5)根据上述实验及生活常识,请写一条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标语: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42分)
得分
???
18.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___性免疫。计划免疫属于________性免疫。
19.分析以下两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易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城市白领、学生等人群流感病例有上升趋势,与熬夜、压力过大等因素降低身体免疫力有关.
资料二:据调查,春季和秋季皮肤病的发生和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几率增加,此外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花粉过敏现象.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__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流感传播的途径是________,城市白领和学生属于________.
(3)城市白领、学生的流感病例上升,与身体________降低有关.接种疫苗预防流感的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________和________有防御病原体的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5)花粉过敏是由于________导致的.
20.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另外,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学校里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更重视心理健康,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更为重要.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不仅要做到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有???
.
①愉快的心情?
②积极向上的心态?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个人爱好和特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灾区的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必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A.肌肉发达
B.身高正常
C.无疾病
D.心情愉快
(4)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通过下列活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________.
A.向亲人或知心朋友诉说????
B.摔坏课桌????
C.自我安稳????
D.大哭一场.
21.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对于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遇到下列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冷静正确地应对吗?
(1)遇到有人晕倒等紧急情况,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图一所示李新正在拨打急救电话,他的叙述中缺少的必要信息是________。
(2)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实施心肺复苏术时,图二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______。?
(3)遇到外伤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止血。图三所示受伤部位C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按压止血的部位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点。?
22.实验探究:
一?
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小明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在室温条件下,他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心跳次数.方法是:
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二?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如下数据:
溶液浓度
清水
酒精浓度
1%
3%
5%
8%
10%
15%
20%
心跳次数
35
30
30
24
22
21
18
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A组和B组是对照实验,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如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________,直至死亡.
(6)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A.巨噬细胞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皮肤和黏膜是第一道防线,C符合题意。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
A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A.
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A符合题意。
B.
扁桃体和淋巴结,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
胸腺和脾脏,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D.
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如下:
?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
B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A.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B.溶菌酶在第二道防能发挥吞噬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不能发挥作用,错误。
C.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正确。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4.
C
考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它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5.
C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因此,同学们呆在家里,不外出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
B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A.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A不符合题意。
B.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B符合题意。
C.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C不符合题意。
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7.
A
考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分析可知,通宵打游戏、节食减肥、肆意宣泄情绪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生活张弛有度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8.
A
考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健身房瘦身塑形属于健康生活方式;②通宵网游冲浪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③吸烟酗酒提神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④户外爬山、散步属于健康生活方式;⑤吸食毒品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⑥合理膳食属于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属于健康生活方式是①④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9.
D
考点:健康的概念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
10.
D
考点:急救常识
A.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如果是溺水患者,首先要清除口鼻中的杂物,A错误。
B.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因此心肺复苏步骤“CAB”中的C应该是指胸外按压,B错误。
C.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的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C错误。
D.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D正确。
分析: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据此回答。
11.
D
考点:急救常识
A.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所以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故A正确。
B.静脉血是运输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所以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故B正确。
C.遭受踩踏时要顺势侧躺,用上肢护住头颈部,双膝并拢屈胸前,护住头部、心肺等重要脏器,尽可能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故C正确。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12.
A
考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A、遇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疾病时,应及时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再拨打急救电话,A正确。
B、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用指压法止血时,指压处应在动脉的近心端,B错误。
C、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C错误。
D、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3.
A
考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A.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长期吸烟会使人的大脑缺氧,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故A符合题意。
B.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中毒,饮酒多了,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因此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代社会的三大公害,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因为吸烟、酗酒、吸毒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大,特别是人们对吸烟、酗酒的危害认识不足,吸烟、酗酒的人数逐年怎多,年龄呈下降趋势。在公共场合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吸毒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14.
B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浓度5%、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24、21、18、0(停止),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
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因此分析数据可知,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是具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跳的影响方面来切入,结合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来解答。
15.
B
考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A、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在自己不能负担时,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吸毒不但毁灭自己而且严重危害身心、家庭和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
B、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能尝试,故B符合题意;
C、大麻、吗啡、杜冷丁都属于毒品,故C不符合题意;
D、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容易传播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实验探究题
16.
(1)实验材料过少,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
(2)A;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白鼠5只
(3)B
(4)不正确;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没有作用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科学探究的过程
(1)用一只老鼠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因此每组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实验材料过少,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
(2)为探究免疫作用特点,又增设C组,则C组与A组构成对照实验,选取小白鼠的要求是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白鼠5只。
(3)预测经过一段期间后,A、B、C三组小白鼠中,B组小白鼠将会患病。原因是常温下不经冷藏的乙肝疫苗失效,不能引起该组小白鼠产生相应的抗体。
(4)“有同学提出可利用抗生素为患有乙肝的小白鼠进行治疗”,这种观点不正确,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没有作用。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7.
(1)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
(2)A组
(3)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避免偶然性
(4)抑制
(5)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魔缠身等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根据“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2)(3)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A组加清水的作用是对照。
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都放入2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魔缠身等。
分析:该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等量的烟丝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其浸出液的浓度不同;蒸馏水越多,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低)中的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目的是验证烟草浸出液对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
三、综合题
18.
(1)1;一
(2)溶酶菌;2;二
(3)抗原;抗体;三
(4)非特异;特异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图1是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是体液中的溶菌酶,图3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图2和图3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接种的疫苗是由减毒的或杀死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三幅图中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特异性免疫。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9.
(1)流感病毒
(2)飞沫、空气;易感人群
(3)免疫力;特异性免疫
(4)皮肤;呼吸道黏膜
(5)免疫功能过强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此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流感病毒.(2)流感病毒易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因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流感传播的途径是飞沫、空气,“城市白领、学生等人群流感病例有上升趋势”,表明城市白领和学生属于易感人群.(3)“城市白领、学生的流感病例上升”,与身体免疫力降低有关.接种疫苗体内产生了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接种疫苗预防流感的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4)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防御病原体的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5)花粉过敏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故答案为:(1)流感病毒(2)飞沫、空气;易感人群(3)免疫力;特异性免疫(4)皮肤;呼吸道黏膜(5)免疫功能过强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2)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0.
(1)社会适应
(2)A
(3)D
(4)A、C、D
考点:健康的概念,调节情绪的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状态.(2)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①愉快的心情②积极向上的心态③良好的人际关系,故选A.(3)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故选D.(4)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1.
(1)具体地址(或详细地址)
(2)先乙后甲;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
(3)B
考点:急救常识
(1)家里遇到有人晕倒等紧急情况时,我们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打急救电话时,不能慌张,一定要简要准确地讲清需要急救的确切的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具体行走路线、伤害事故性质、病人症状和程度、现场情况等,特别是详细的地址,便于医生能迅速的找到。、
(2)当病人出现突然停止呼吸、心跳的现象时,我们除了要拨打急救电话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等,如图二甲所示,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常用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乙是胸外心脏挤压,使被救者心跳恢复,图二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抢救有效的标志是: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
(3)根据描述,受伤部位流出的血液是暗红色,所以可以断定是静脉血管出血,根据静脉的功能: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静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因此,在离心脏越远的地方越利于止血,所以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B远心端压迫止血。
故答案为:(1)具体地址(或详细地址),(2)先乙后甲、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3)B
分析:本题考查的收急救的方法,需要理解掌握,学以致用,需要明确:人工呼吸可以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22.
(1)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
(3)避免偶然性的发生
(4)
画出曲线图即可得分
(5)减慢(降低)
(6)喝酒会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高度酒精会使心率降低影响健康。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1)小明同学在实验中,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测定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3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测定10秒内的心跳次数,其它条件都一样,可见他是探究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2)A组用清水,B组用酒精,其它条件都一样,可见实验的变量是酒精;(3)探究实验中往往设置重复组,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4)先以心率为纵坐标,酒精体积分数为横坐标,画一个直角坐标轴,然后分别确定A(0
33)、B(5%
24)、C(10%
21)、D(15%
17)、E(20%
0)五个点,顺次连接可得水蚤心率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慢,直到死亡,说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6)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能提到酗酒与心脏的关系即给分).
分析: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探究哪个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哪个条件就是变量,其它条件都一样,并且是适宜条件,最后通过对比得出科学的结论.据此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