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超超级精品教学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超超级精品教学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30 08:23:00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5—1 夸父逐日
《山海经》
说说你听过的
一些古代神话
故事。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
哪吒闹海
nézhā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话是运用夸张和想像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往往表达的是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
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 《山海经》、《淮南子》 《 楚辞》等古代作品中。
《夸父逐日》视频动画故事.rm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
父。
《山海经 大荒北经》
(耳上戴着)
(握着)
(戴天,极高)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是中国古代的地理著作,共18篇。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巫医等,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1、先听范读,然后自己
自由朗读。
2、看谁能最快背诵全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赛跑)
(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黄河)
(渭水)
(往北)
(大湖)
(在路上
渴死了)
(桃林)
想要
他的
zhú
正音 注释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翻 译
译 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山海经》
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一定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哟!
文中哪些情节最能体现神话富于想象的特点
与日逐走,入日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弃其杖,化为邓林
1、 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呢?
2、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4、你觉得这篇神话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理解 答问
1. 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年,夸父所在的地方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大地,晒干了河水,使百姓无法生活。夸父见此立下雄心壮志,要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情况,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理解答问
失败
英雄
夸父是一个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人。
从神话的积极意义方面理解:夸父有着英雄的气概,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你认为夸父
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邓林”即“桃林”,夸父逐日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却化为撑起一片绿阴且结满甘美果实的桃林,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文章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等特点。
4、你觉得这篇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1、夸父道渴而死,是不是失败的结局?
不是。夸父虽死,但其杖化为邓林,为后来寻求光明和真理的人与大自然竞争的人解除了口渴之忧,以完成他未竟的愿望。
2、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的名句作证吗?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晋陶潜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唐柳宗元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夸父
与日逐走
道渴而死
杖化邓林
(勇敢)
(悲壮)
(造福)
哪些人也可以称得上是“夸父”呢?请结合人物的事迹简要地谈一谈。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梁启超 弧矢悬,四方志,今日慰生平。
秋瑾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李大钊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
说说看
打开你的知识库,我们来比一比吧。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女娲补天》中的女娲
《大禹治水》中的大禹
《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共工触山》中的共工
《黄帝擒蚩尤》中的黄帝
…… ……
有一天我也要起程
像夸父一样长跑
追随心中的太阳

旅程寂寞而又漫长
黑暗、混沌并不能使我慌张
瓦砾、荆棘困不住我的步伐
疲累 也不能叫我缴械投降
内心总燃烧着一团火焰
我知道
太阳如启明星般
在前指引我方向
1、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 ,
“逐日”是 之意。
《山海经·海外北经》
追赶太阳
逐走:
欲得饮:
饮于河:
北饮大泽:
道渴而死:
赛跑
想要

向北
在路上
几欲先走:
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未 至:
到达
饮于河、渭

逃跑
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3、写出下列词的古今义:
河 走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⑵未 至,道 渴 而 死。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作解释:
“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共28张PPT)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5—2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
相关资料:
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何谓“五帝”?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不周山”何意?
朗读课文,
找出不懂的地方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shé),地维绝 。天倾(qīng)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lào)尘埃(āi )归焉。
朗读 正音
昔 者 共 工 与 颛 顼 争 为 帝,
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
天 柱 折 ,地 维 绝 。
从前
撞击

绳子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
连词,表修饰关系
(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词语注释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
所以
代词,这里,
积水
尘土,这里指泥沙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地向东南方向下塌,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泥沙都在这里汇集 。
倾斜
【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1、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
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争为帝
败后怒触不周
日月星辰移位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问题探究:
经过:
结果:
反映了自然界的巨变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小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雄相斗争为帝
败后怒撞不周山
日月星辰大移位
想象丰富
气势宏大
主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讲述的是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共工怒撞不周山,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
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yǔ)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延伸训练1:
后羿射日《山海经》
精卫填海
延伸训练2: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山名jiū zhè桑树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在这里 通“纹” huì
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
它的叫声很象自己呼叫自己
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所以化作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yīn填塞
精卫填海
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1、夸 父 与 日 逐 走
2、未 至
3、饮 于河、渭
竞跑,赛跑
到达


4、天 柱 折 ,地 维 绝

绳子

5、故水潦尘埃归焉
泛指江湖流水
尘土,这里指泥沙
2、翻译下面的句子。填出句子中省略的词语,注意划线字词的意思.
(1) 未 至,道 渴 而 死。
(2) 故水潦尘埃归焉。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渴,口渴。而,连词,表因果关系。
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3)天 柱 折 ,地 维 绝 。
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折:断。维:绳子。绝:断。
(4)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