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6 22: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总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本题3分)2014年,人们期待“习马会”推动两岸关系的新突破。打破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A.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汪辜会谈
2.(本题3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3.(本题3分)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④向欧美国家显示中国政府经济实力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4.(本题3分)因为被评为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被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与该事件无关的历史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国家工作重心有了新改变
B.十一届但中全会上,形成邓小平为核心新一代领导集体
C.一国两制成功实现,是邓小平的伟大尝试
D.新时代下,中国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5.(本题3分)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本题3分)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
A.台湾
B.西藏
C.香港
D.澳门
7.(本题3分)与如图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8.(本题3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苏联的斡旋
9.(本题3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10.(本题3分)文昌学府要举办“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将下列事件按照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驻藏大臣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1.(本题3分)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本题3分)近年来,香港反对派、港独分子和一些激进势力多次发动反中乱港暴力事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独”在香港完全没有出路。“一国两制”的初心和原意就包含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且香港的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下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
B.“一国两制”是正确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促进香港经济发展
C.“一国两制”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只适用于香港地区
D.“一国两制”是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的一项制度
13.(本题3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台湾的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4.(本题3分)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中共成立时
B.红军长征前
C.重庆谈判前
D.新中国诞生前
15.(本题3分)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16.(本题3分)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尚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人交流,你会挑选下列哪一最为恰当的表述向他说明呢( )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17.(本题3分)当今的国际世界,民族纷争、种族仇视、教派冲突引发了重重战火,而我国则民族团结,社会和平、繁荣,这种鲜明的对照,说明(  )
A.我们国家比其他国家发达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C.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时有多种方法
D.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18.(本题3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就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六点意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平等互利的原则
C.互不干涉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原则
19.(本题3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带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发展,我国实施的战略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实施计划生育
D.科学发展观
20.(本题3分)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不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综合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立刻驰援湖北,凝聚了中华民族磅礴之力,彰显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选自《柳宗元全集》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1)材料一中柳宗元认为秦朝能掌控天下维护统一是得益于哪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此项制度是在取代了哪个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贵国”指何国?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还很猖獗,请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2.(本题10分)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在世界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果断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的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1)根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何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材料二: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首次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事例。
材料三:《深圳特区报》于大年初一在头版最显要位置发表邓小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时刊登邓小平、王震、杨尚昆等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新闻,给深圳人民和全国送了一份新年大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给深圳特区题词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23.(本题10分)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标志是什么?
(3)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4)请写出目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一例。
(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4.(本题10分)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完成在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月23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10月1日
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材料一的大事记中记载发生在北京(北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三件?根据材料一的大事记,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自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变革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请你准确的填写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请将字母所对应的地名填写出来。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你知道“经济特区”特殊在哪里吗?
材料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1983年邓小平的一次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什么重大国策?请举出这个重大国策成功实践的两个例子。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1949年海峡两岸开始处于隔绝状态,从时间1949年向后推38年是1987年,这年打破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答案为B;A项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90年;C项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于1991年;D项汪辜会谈于1993年举行。
2.【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在1987年;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是在2005年;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在2015年;④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①④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排列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
本题以祖国的统一大业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一国两制的内容与影响。
4.【答案】:C;
【解析】: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现,但当时邓小平已经逝世,A、B、D均与邓小平有关,故选C。
5.【答案】:D;
【解析】:
根据课文内容,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
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割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期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至今未与大陆实现统一。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宝岛台湾的相关知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7.【答案】:D;
【解析】:
如图反映的是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识,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它仅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三地。
故选:D。
本题以与如图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标志着中共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周恩来指出:“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重大变化”。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一个中国”是两岸和谈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此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答案】:A;
【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①设驻藏大臣,在清朝;②文成公主入藏,在唐朝;③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是1951年5月;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在1957年。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选B。
11.【答案】: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国两制”的含义。
12.【答案】:B;
【解析】:
“港独”行为是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统一的表现,损害国家利益,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是没有出路的,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实行“一国两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港澳的回归和台湾的统一,事实证明:“一国两制”的实施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故“一国两制”方针的论述正确的是“一国两制”是正确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促进香港经济发展。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香港问题。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自治的方针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也表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此题主要考查综合理解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找到题干与题肢的结合点。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港独”行为,明确性质。
13.【答案】:C;
【解析】: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C。
14.【答案】:D;
【解析】: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由毛泽东的话“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可知,这段话主要突出了一个“和”字,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所说的话的理解.
本题以毛泽东的话为背景,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16.【答案】:D;
【解析】:1950年,美国派兵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且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应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所以答案是D。
17.【答案】:D;
【解析】:这种鲜明的对照,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正确性,我国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18.【答案】:A;
【解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故选A。
20.【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曾于1992年11月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识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出的内容。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21.【答案】:21(1).制度:郡县制;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21(2).国家:荷兰;机构:澎湖巡检司。;21(3).最终结果:实现统一;理由:自古以来,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统一是海峡 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 利益所在;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22.【答案】:22(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共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2(2).构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或“一国两制”);事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2(3).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推动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2(4).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及首次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事例、邓小平给深圳特区题词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的政治智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及首次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事例、邓小平给深圳特区题词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的政治智慧的相关史实。
23.【答案】:23(1).西藏和平解放。;23(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3(3).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九二共识;成立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等。;23(4).台独分子的分裂、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等。(任意一例即可);23(5).认识: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藏和平解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目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
24.【答案】:24(1).厦门;24(2).深圳;24(3).海南岛;
【解析】:
(1)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筹备建国。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属于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包括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等。
(2)由“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是厦门,B是深圳;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据地理位置可知C是海南岛;“经济特区”特殊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由材料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实行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国策;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故答案为:
(1)平津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有: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等。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A:厦门,B:深圳,C:海南岛;特殊之处: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平津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国大典、三大改造、我国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及香港、澳门回归等知识。
本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国大典、三大改造、我国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及香港、澳门回归等知识的掌握。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