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随堂小练笔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1949年年初,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2.赫鲁晓夫想做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掘墓人”,但最终却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体制的弊端
D.坚持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愿进行改革
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4.“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僵化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有人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领导人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6.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 )
①建立经互会②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③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赫鲁晓夫作为徘徊在新旧两个阶段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阶段,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阶段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阶段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 )
A.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8.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一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9.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发现,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
C.苏联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苏联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10.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改革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罗斯福新政
11.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是指( )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12.对于普通的口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口”应是( )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未能逃脱无限权力和过分赞扬的腐蚀作用。到执政末期,他变得越来越粗暴,越来越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他不肯承认他的许多创举的失败,而且一再地错上加错。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着风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
(1)材料一中“许多创举的失败”是指赫鲁晓夫的哪些改革措施?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我国这样的社会”是什么含义?“如此规模的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你认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随堂小练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1949年年初,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B )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解析:欧洲联盟于1993年成立,是在欧共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苏联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明,苏联回击美国冷战的措施是在经济上的,所以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赫鲁晓夫想做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掘墓人”,但最终却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C )
A.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体制的弊端
D.坚持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愿进行改革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解析:1953 年赫鲁晓夫上台后,从农业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也最先从农村揭开序幕。
4.“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 )
A.苏联模式的僵化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解析:根据题干中“凭票供应”可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现象,从“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可以看出该体制下的人民生活出现严重问题,而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僵化,故A项符合题意。
5.有人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领导人应是( D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从材料中的“一直到剥光为止”,可见这一领导人把苏联领进了死胡同,材料反映了苏联改革最终导致了解体,根据所学可知这一领导人应该是戈尔巴乔夫。
6.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 A )
①建立经互会②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③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1949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苏共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此都符合题意,故选A项。
7.“赫鲁晓夫作为徘徊在新旧两个阶段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阶段,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阶段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阶段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 B )
A.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解析: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经济缺乏活力。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只是小修小补,最终失败。A项与题意不符,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远B项。
8.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一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C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开创了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A项说法错误;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但实施的仍然是计划经济,B、D两项说法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故选C项。
9.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发现,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
C.苏联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苏联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解析:根据“苏联的对外战争”“战败国德国”等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排除A、B两项;根据“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可知,苏联人民通过与外界的比较,认识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苏联模式存在弊端,排除C项,答案为D项。
10.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改革是( B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罗斯福新政
解析:材料中“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房子给烧了”是指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脱离实际,导致苏联解体。
11.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是指( D )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解析:本题的易混项是A.D两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丧失苏联超級大国的地位。因此选D项。
12.对于普通的口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口”应是( C )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苏联各加盟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见,题干材料的“旧制度”应是社会主义制度,“新制度”应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未能逃脱无限权力和过分赞扬的腐蚀作用。到执政末期,他变得越来越粗暴,越来越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他不肯承认他的许多创举的失败,而且一再地错上加错。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着风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
(1)材料一中“许多创举的失败”是指赫鲁晓夫的哪些改革措施?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例如:广种玉米却不考虑自然条件等因素,最后失败。(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2)材料二中“我国这样的社会”是什么含义?“如此规模的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开始恶化。主要内容: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3)你认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最终结果都失败了。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