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学案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学案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6 15:26:56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单元主线】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在亚洲,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展开了殖民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列强从15世纪开始侵略非洲;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统治,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亚洲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即“亚洲的觉醒”。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尽管多数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专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推动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
(历史解释——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
600万,到1600年降到1
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选A。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造成拉丁美洲人口大幅下降,故A正确。
专题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拉丁美洲:
(1)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3)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土著。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2.亚洲:
(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
纲领。
(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3)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亚洲各国革命派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3.非洲:
(1)武装斗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
(2)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4)城市反帝运动兴起。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1.(时空观念——准确认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条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原来统治这些地方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选C。依据题干信息“南美的解放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历史解释——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共同原因是(  )
A.西班牙、葡萄牙沉重的殖民压迫
B.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侵略的加剧
C.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解析】选B。“共同原因”要从亚非拉三个地区共同的原因分析,亚非拉地区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故B正确。
学科素养·技法支招
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尔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上促进了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审设问 首先明确设问中
“这”的具体含义。
·题干细分析 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混合”或者“融合”;然后不难判断出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融合。
·排干扰
选项
A
克里奥尔语是各种语言相混合的产物,它延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
克里奥尔语主要流行于美洲,与非洲文化无关
C
题干主要述及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其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革命的政党性质不同
B.经济结构的差异带来的社会结构不同
C.工农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各国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程度不同
【解析】选B。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亚非拉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差异,这是造成亚非拉各地区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不平衡的根本因素,故选B。
PAGE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
1.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2.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时空坐标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过程:
下列关于拉丁美洲殖民地化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填写正确序号)
①1496
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16
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③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④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在拉丁美洲任命总督进行管理。
⑤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纳入殖民统治之下。
2.影响:
(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殖民者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4)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15、16世纪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
①殖民活动: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②殖民范围: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17世纪及之后的殖民扩张:
(1)主要国家:英国、荷兰、法国。
(2)表现。
南亚
①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②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①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②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③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②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
(1)瓜分概况:(请正确连线)
(2)列强矛盾的协调——柏林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②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③达成协议: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④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列强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3.影响:
(1)对列强: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
(2)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②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核心概念】
种植园经济
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的经济制度。种植园主为了保证土地上的劳动力,借用了古代奴隶制手段。奴隶不能“自由”支配其劳动力,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特征——雇佣关系已经隐含其中。应该说这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常态,而是一种变态。
·【情境思考】
就居民的语言而论,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另外巴西为葡萄牙语。
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丁美洲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另外,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核心概念】
东印度公司
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及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16世纪末17世纪初,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东印度公司。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东印度公司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
·【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
思考:英国殖民者为什么能在印度作威作福?
提示:英国凭借强大实力,把印度变为殖民地。
·【核心概念】
势力范围
又称“利益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殖民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掠夺形式。最初见于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1884年柏林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其军力和经济力量控制某国领土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进行经济掠夺或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介入。为了保证在该地区的优先权或独占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往往迫使被侵略国家订立某种条约,以保证不将该地区的利益转让给他国,或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订立条约相互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情境思考】
思考:上图反映的事件对非洲带来了什么影响?(历史解释)
提示: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易错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体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掠夺,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压迫、剥削基础上的,它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必要补充。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2)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直接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西方列强就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殖民,特别是武力扩张,最终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3.重要原因还有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
  ◆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6-18世纪的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把非洲沿海地区、美洲大部、亚洲沿海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9世纪中期的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迫使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19世纪末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总之,殖民扩张把世界各地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欧洲在美洲的早期殖民方式及影响
1.方式:
(1)
大土地占有制。贵族、商人、天主教会成为大片土地的主人,残酷剥削印第安人。
(2)强迫劳动制。西班牙殖民当局为掠夺贵金属,在秘鲁和墨西哥推行强迫印第安人劳动的“米达”(米达是轮换的意思)制。它规定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人去矿区服役。
(3)对黑人的奴役。购买从非洲运来的黑奴,并强迫黑人进行劳动。
2.影响:
(1)加剧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美洲被迫卷入近代化进程。但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和生活习俗,有利于殖民地的近现代化。
(2)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革命前后列强侵略手段和目的不同
1.工业革命前: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欧国家生产力水平不高,依靠正常贸易,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军事实力大增,另一方面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所以采用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的方式,即大炮加商品。以商品输出为主,以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主要目的。
【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第四目第三自然段有以下表述:“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就是世界市场
B.欧美和亚非拉国家在政治上完全平等
C.两大体系利于世界连成整体
D.在两大体系中列强和平共处
【解析】选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客观上让世界各地区之间加强了联系,世界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1.获取信息:英国殖民对印度的影响
【情境】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
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学业质量水平2)
提示: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论证观点: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市场
【情境】 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既反映了某国资本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唐骑龙《浅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影响及启示》
发现问题:解读史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简要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学业质量水平4)
提示:观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说明: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便随着近代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及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
18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西方国家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商品输出,大肆展开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各国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出现较大调整,即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驱使下,帝国主义几乎完全控制了亚非拉等广大落后的地区,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至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与交换的体系,最终形成。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但每趟利润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
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
C.黑奴贸易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解析】选C。从材料可以看出,安东尼·培根建立铁厂的资金是从贩卖黑人奴隶中获得的,所以说黑奴贸易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故C正确。
2.(2020·淄博高一检测)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英国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在该地区黑种人和白种人的比例超过原住民,并且出现了混血种人,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早期的殖民扩张,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正确。
3.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解析】选B。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处于世界霸主的地位,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随之,英语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故B正确。
4.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B。根据材料“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可知柏林会议主要是为了瓜分非洲,为商品自由流通服务,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B正确。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  )
A.工业革命后发展竞争加剧
B.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C.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必须要侵略
【解析】选A。根据时间可以推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根本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所以A正确;B、C不是根本原因,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2020·济宁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历史大事简表
1856年,法国在竞争中击败英国,获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许权。
1869年,由法国殖民公司投资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
1876年,英国低价购得苏伊士运河44%的股份。
1882年,英军占领苏伊士运河。
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保护”运河为借口,一同派军队侵入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英法侵略失败,埃及最终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被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1)材料一反映了英法之间什么样的关系?
(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可知,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二信息“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被摧毁”反映了传统经济遭到破坏;“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受到阻碍;“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反映了产业结构单一;“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反映出非洲经济具有依附性。
答案:(1)关系:在进行侵略时(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
(2)传统经济遭到破坏;近代工业发展受到阻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具有依附性。
PAGE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新课程标准
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时空坐标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历史原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经济因素
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因素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条件
法国大革命动摇、削弱了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和控制;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表现。
①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
③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①独立以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美国实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2)表现。
①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②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政治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经济上
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上
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3.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1885
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1908
年,提拉克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引发了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立宪革命。
①1905-1911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②虽然在内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辛亥革命。
①性质:中国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意义: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三、非洲的抗争
1.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2.表现:
(1)埃及的抗英斗争。
①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中,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①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最后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③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核心概念】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
·【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
思考:如图,“大棒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唯物史观)
提示: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
·【易错点拨】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区别
1.背景:前者发生于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性质:前者是反殖民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后者以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斗争为主。
3.领导阶级:前者是封建王公和农民阶级,后者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情境思考】
  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
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
提示: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易错点拨】
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特点
(1)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2)领导力量是旧式阶级。
(3)带宗教色彩。
(4)结局有成功,也有失败。
·【情境思考】
  1895年9月,皇帝正式发表了《告人民诏书》:“敌人从海外入侵……危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已忍无可忍!我要采取行动捍卫国家,抗击敌人。……大家都快跟我来参加战斗,保卫祖国,人人出力!”
思考:皇帝、敌人分别指的是谁?这一诏书起到了什么作用?(时空观念)
提示:皇帝是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敌人是指意大利侵略者。这一诏书动员了广大埃塞俄比亚人民,为反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比较
  1.相同点:
(1)拉丁美洲和美国都是在殖民主义的长期黑暗统治下,并且因为经济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才爆发为挣脱殖民者长期的黑暗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战争。
(2)它们都是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的革命,都想挣脱黑暗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经济的独立。
(3)都是不惧强大,以弱胜强。
2.不同点:
(1)美国独立战争仅仅局限于美国十几个州,但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却覆盖了整个拉丁美洲。
(2)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建立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本次战争的中心力量。而拉美人民则是为了挣脱西、葡等国的殖民统治,以获得民族独立。
(3)美国的独立对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也得到了彻底解放。但是拉美各国独立后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并且发展困难。
【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有以下描述:“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  )
A.“金元外交”
B.西、葡殖民
C.“大棒政策”
D.军事独裁
【解析】选B。经过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大多数国家脱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但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又面临着内部军事独裁、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所以仍旧担负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获取信息:拉美独立后存在的问题
【情境】 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拉美的大量土地就掌握在极少数大地主手中,形成大地产制。独立后绝大多数大地产更加扩大……大地产保留了对农民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大种植园发展单一作物制,生产与销售受外国控制,极大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形成“考迪罗”制。大地主与天主教会、军阀结成联盟,操纵政权……军事独裁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投靠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这就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大门。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发现问题:依据史料分析阻碍拉美独立后发展的因素。(学业质量水平2)
提示:经济上盛行大地产制,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单一作物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民主流于形式,形成了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度;外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略。
2.论证观点:巴西独立对巴西历史发展的影响
【情境】 从1822年宣布独立起,到1889年废除君主制、宣布共和制止,巴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制度到君主立宪制,再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政体的演变,以漫长而不间断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缓慢而持续的政治进步,适应了巴西独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而走的是政治变革从属于经济发展的民族解放道路。
——马世力《从巴西民族独立看世界近代
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理论问题》
发现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业质量水平2)
提示:观点:独立后的巴西走的是渐进式民主化道路,为巴西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理论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主题二 亚洲的觉醒
◆亚洲觉醒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是一次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它具有比过去的运动更为先进的特点。
1.首先,它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也包括一些旧式的农民起义。
2.其次,在斗争中,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建立了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
3.最后,亚洲的觉醒时期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的新现象。
【特别提醒】
亚洲的觉醒把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如印度的国大党领导的一些活动,中国的武昌起义后宋教仁的议会斗争等。亚洲的觉醒还呈现出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如中国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第二目第四自然段有以下表述:“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解析】选D。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并没有推翻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获取信息:亚洲觉醒的特点
【情境】 在亚洲觉醒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两面战斗的旗帜,第一次赋予亚洲的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目标并为之浴血奋战。……各国的民主主义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权利。……在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这两股以往互无联系的潮流开始汇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
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发现问题: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特点。(学业质量水平2)
提示:①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高举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面旗帜。②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③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2.论证观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情境】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发现问题:史料中沈从文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学业质量水平3)
提示:认识: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辛亥革命并未带来实质变化。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注意:全面分析史实,不能以偏概全。
◆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召开
C.印度孟买工人大起义
D.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回
【解析】选A。依据所学,拉丁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后至18世纪末,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D.都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解析】选C。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正确。
3.1906年,印度国大党提出了“自治”主张,这反映出(  )
A.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控制
B.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国大党已经走向成熟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解析】选B。A说法不符合史实;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实现民族独立,故选B。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印度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还不成熟,故C错误;D是以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为标志。
4.19世纪下半叶,在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取得胜利,保持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是
(  )
A.埃及
B.阿尔及利亚
C.苏丹
D.埃塞俄比亚
【解析】选D。埃塞俄比亚皇帝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赶走了侵埃意军,意大利被迫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赋予的权利保障……
第二条
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制度……
第二十七条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第三十九条
国家主权在本质和起源上存在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第四十九条
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时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917年墨西哥宪法
材料二 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这是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
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即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
——整理自肖克《伊朗的政治现代化:政教
合一的什叶派神权政体模式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20世纪初墨西哥宪法与伊朗宪法的异同之处。
【解析】第(1)题注意答案从材料中来,但要注意概括,避免照抄材料。第(2)题首先需明确对比项,如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影响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内容:①废除奴隶制,保障人权;②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③国家采取适当方式拆散大地产;④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天赋人权。
(2)相同:①在民族独立运动背景下颁布;②指导思想上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③内容上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强调人民权利;④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⑤特点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等。
不同:①规定的政治体制不同(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②1917年墨西哥宪法沿用至今,而伊朗宪法随着革命失败而终结等。
【备选习题】
(2020·青岛高一检测)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此时拉丁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背景不包括(  )
A.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拉美独立火种
B.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C.欧洲启蒙思想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长
D.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提供经济基础
【解析】选D。根据所学,19世纪初的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处于高度繁荣的状态,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拉丁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