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6 21: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
一、单选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
吴国船队到夷洲
B.
郑和下西洋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军进入台湾
“(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A.
出使西域
B.
西游天竺
C.
东渡日本
D.
七下西洋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张骞出使西域
C.
戚继光抗倭
D.
玄奘西行天竺
他的足迹,“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其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他是(  )
A.
张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
掠夺海外各国的珍宝和财富
B.
建立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D.
大力发展与各国的海外贸易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
A.
郑和船队传播了和平友谊
B.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C.
郑和一行加强了中外交往
D.
明朝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
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该历史事件(  )
A.
主要目的是提高清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相关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
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了解和往来
D.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线
“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该材料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7世纪
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A.
印度尼西亚
B.
印度及孟加拉
C.
沙特阿拉伯
D.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其历史功绩是(  )
A.
大败金军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B.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抗击沙皇俄国势力的入侵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
起兵反对南宋
B.
英勇抗倭
C.
建立元朝
D.
英勇抗击辽
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
A.
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
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
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
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下列名言中,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
A.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553年以欺骗的方式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荷兰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西班牙
从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到戚继光抗倭的民族冲突的变化,起根本原因的是(  )
A.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B.
明朝国力由强变弱
C.
皇帝不理朝政
D.
政府黑暗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了航海图和罗盘针。
材料二:“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例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等;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材料三: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国际一大公害。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经先后派出34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结合所学说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根本原因。
依据材料二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中,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为上述材料中的两次远航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去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的在位皇帝是谁?
(2)据材料一,这一航海壮举能够完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下图
请回答:
(1)诗句的作者是谁?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这一诗句的?
(2)诗中的“海波平”是指什么?
(3)诗句体现了作者什么高尚品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2.【答案】D
【解答】
D.根据题干“(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表现。“他”指的是郑和,他的事迹指的是郑和下西洋,故D正确。
A.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与题干明朝不符,故A错误。?
?
BC.西游天竺和东渡日本都属于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故BC错误。
3.【答案】A
【解答】
A.据题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可知,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4.【答案】B
【解答】
B.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郑和远航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B正确。
A.张骞出使西域。故A错误。
C.戚继光抗倭。故C错误。
D.郑成功收复台湾。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答】
C.为了宣扬国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C符合题意。
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B。
D.大力发展与各国的海外贸易不属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排除D。
故选C.
6.【答案】D
【解答】
AC.依据“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得出郑和船队传播了和平友谊、郑和一行加强了中外交往。故A是可以得到的信息。
B.依据“强大却不称霸”可以得出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故B是可以得到的信息。
D.依据“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知,明代对外交往不计经济成本。故D是无法得到的信息。
故选D。
7.【答案】D
【解答】
BD.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排除B。
A.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故A错误。
C.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欧洲,排除C。
故选D。
8.【答案】B
【解答】
依据“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属于15世纪。
故选B。
9.【答案】D
【解答】
D.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D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故选D。
10.【答案】A
【解答】
A.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抵御倭寇、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故诗句中“危”是指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故A正确。
BCD.均与题干无关,排除BCD。
???????故选A。
11.【答案】B
【解答】
B.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B符合题意。
A.本项所述与岳飞有关。故A错误。
C.清代平定噶尔丹叛乱。故C错误。
D.“戚家军”抗倭,没有抗击沙皇俄国势力的入侵。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答】
B.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歌谣中的“戚爷”英勇抗倭。故B正确。
A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B。
13.【答案】A
【解答】
A.明朝时期,由于海防松弛,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故A正确。
B.清朝时俄国人侵扰黑龙江流域。故B错误。
CD.“西方传教士”“蒙古族军队”均不是倭寇。故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答】
B.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香山县壕镜澳即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开始仅仅只有几间房子,后来逐渐扩大。到万历年间,他们设官自治,建造城墙,筑炮台,该地迅速发展为贸易都市。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也搭乘他们船只,首先在澳门落脚,然后去内地传教。但是澳门只是租借地,其关税的征收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管理权,仍然控制在明清政府手中,直到鸦片战争前。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
16.【答案】B
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明朝中期以后,国力变弱,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从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到戚继光抗倭的民族冲突的变化,起根本原因的是明朝国力由强变弱。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条件: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明初前期国力强盛。
【小题2】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俗。
【小题3】示例一:郑和船队设备先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指南针。纪念郑和远航,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奋图强,赶超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示例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中国人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开
放意识及其作用最值得我们纪念。示例三:郑和的开拓进取、敢于探险的精神,以及英勇无畏的气概,最值得我们纪念。
【小题4】目的:打击海盗,维护世界和平;和平之旅。
18.【答案】(1)郑和下西洋;明成祖。
(2)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3)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9.【答案】(1)戚继光。在明朝,
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戚继光在继承父职后写下的豪言壮语。
(2)扫清倭寇
,
使海防得以巩固,
沿海人民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3)体现戚继光为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
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高尚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