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16 20:0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节
能量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学习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共4课时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正常幼苗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
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有机养料。
正常苗
白化苗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追根溯源,活细胞生命所需的能量最终是来自太阳的光能,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要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捕获光能。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探究·实践: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提取: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
(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的越快,反之越慢。
(纸层析法)
(P97—P98)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滤纸、研钵、无水乙醇、层析液等
方法步骤:
(具体操作见下页)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目的要求:
实验步骤:
(1)研磨
材料:5g新鲜绿叶
药品
SiO2——使研磨充分
CaCO3
—防止色素被破坏
10ml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
1)称取5g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少许的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研磨)和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10ml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3)在研钵中快速研磨。将研磨液用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收集。获取绿色滤液,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封严。
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
过滤叶脉及二氧化硅等
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2.制备滤纸条
画铅笔细线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稍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一端减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线。
剪角的目的:防止两侧色素扩散快,色素带不整齐
铅笔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划出一条细线,
滤液细线
要求:细、齐、直。
待滤液干后,重复1-2次,
目的:积累更多色素,使色素分离效果更明显。
实验结果示例
讨论的参考答案:
1.共有4条色素带;自
上而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2.色素带的分布说明四种
色素的颜色不同,而且
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
散速度也不同,因而可
以把它们分离开来。
4.分离色素:纸层析法
(1)插滤纸条
层析液
培养皿
★层析液不能触
及滤液细线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色素分离
最窄
最宽
最快
最慢
间距最大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橙黄色)
色素溶液
三棱镜
光源
分光仪
拓展:观察色素吸收光谱
观察到变暗处即是被色素吸收的光谱。
色素的吸收光谱实验结果
叶绿素溶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溶液
叶绿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思考:这些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
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色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体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问题探讨P97
讨论:
1.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条件?
3.为什么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
植物工厂用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
1.可以增强光照强度,调节温度、CO2浓度等,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各种蔬菜。
2.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还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3.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
用无色、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
挂红色或蓝色的灯管。
小结:色素与吸收光谱
1.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吸收蓝紫光最多,红光次之,绿光最少。
2.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比任何单一种颜色光的光合作用的效果都要好。
4.光能不能储存,要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吸收光能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蓝素等,液泡中的花青素与光合作用无关。
6.叶绿素不稳定,在低温下易被破坏,故秋天叶片会变黄。
这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
(二)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1.发现:
2.结构:
类囊体
基粒
光合色素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叶绿体基质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外膜
内膜
3.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色素——位于基粒类囊体的薄膜上
酶——位于基粒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资料1:1881年,[德]恩格尔曼的实验1
思考·讨论
叶绿体的功能
注: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细菌为需氧菌,
可以运动。
黑暗,细光束照射。
细菌集中在光束照射的叶绿体部位。
均匀光照射。
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的受光部位上。
恩格尔曼实验(动画演示)
恩格尔曼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1)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
(2)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用极细的光束点状投射:叶绿体上可分为获得光照和无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
(4)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完全暴露在光下的对照实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等。
恩格尔曼实验2: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
好氧细菌
水绵
结果: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1.恩格尔曼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且释放出氧气。
2.恩格尔曼在选材、实验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选择材料的叶绿体呈带状,易观察;
好氧菌聚集作为释放氧气的观察指标。运用对照和单一变量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3.在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
紫光区域,为什么?
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这区域产生的氧气较多,故需氧菌聚集。
4.综合上述资料,你认为叶绿体具有什么功能?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
讨论
小结: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1.分布:
主要在叶肉细胞,少数分布在幼嫩的茎、果实中。
2.形态: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叶绿体可根据光照强弱来改变自己的状态
外界光照较强,叶绿体以侧面接收光照
外界光照较弱,叶绿体以正面接收光照
保证接收到充分的光照,
又可避免被强光灼伤。
3.结构:
叶绿体
外膜
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
含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基质:含多种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的场所。
透明
有利于光照的透过
扩展了膜的受光的面积,扩大色素和酶的附着位点,是光反应的场所。
叶绿体含有色素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基础。
1.研磨绿叶时要加入碳酸钙,其目的是
(
)
A.使各种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B.使研磨充分
C.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D.加速研磨
2.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C.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C
D
3.下图所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正确的是
(
)
?
?
?
4.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上最下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B
D
5.A、B、C三个研钵中各加入2g剪碎的菠菜叶,并按下表处理,过滤后得到什么颜色的液体?
处理
A
B
C
SiO2
+
+
+
CaCO3
-
+
+
乙醇
10mL
+
-
+
蒸馏水10mL
-
+
-
A:黄绿色
B:几乎无色
C:深绿色
请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