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6 18: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两首作品不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2 、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
人生的思考,理解两位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状态与精神境界
3 、品味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
4 、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二、教学重点: 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 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 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感受两首作品的忧思与悠然不太难,难得是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办法
读懂忧思与悠然内在的微妙情感, 即曹操忧思而呈现的吞吐而又往复, 欲说还休的矛盾,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前的痛苦与忧愁。
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二者相同点。 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 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 根据两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 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 、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 1 )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 2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 3 )帮助学生读出
《短歌行》“忧思”的三重含义: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天下归心。《归园田居》通过白描手法呈现“悠然自得”的特点。
整体感觉:《短歌行》的“急”与《归园田居》的“缓”
2 、读全情感,读出《短歌行》的“悠”和《归园田居》的“忧”
( 1 )《短歌行》的“悠” ,更多意思侧重在“慢着点,悠着点”的含义。借助两点:典故“悠悠我心”等与想象的场景强调渴慕之深之切;
三重设疑,感悟诗人那种欲说还休,吞吐又往复的心情。
疑问一:人生几何?(人生苦短,解决办法是什么?回答:酒)
疑问二:何时可掇?(从诗人角度,询问何时可以将人才招于麾下?无回答。 )疑问三:何枝可依?(从贤才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贤才不得良木而栖的痛苦,容易引发贤才的同理心。)
( 2 )《归园田居》的“忧” ,更多强调未回归自然前的焦虑。借助三点:文中肯定语气句;几近夸张与比兴句;
联系作者多次官场进出后最终的决然离去的生平(二)比较情感,体会风格
1 、两种不一样的情感,诗人的整体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慷慨悲凉与平淡质朴。
2 、出具不同评价,思考感悟其风格特征
( 1 ) “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刚直的气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 2 )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
叹其质直。至于‘懽(欢)言醉春酒’ ‘日暮无天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钟嵘《诗品》)”
( 3 )“ *** 古直(古拙质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 4 )“其诗质而实绮,癯( q ú )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3 、思考共同点:都是有志之人人生状态的呈现,用完全不一样的诗歌风格来表
现人生境遇。 忧多于悲,诗人并未因志向未就而沉浸在悲伤之中, 而是一种深切的忧虑,这种忧虑源于诗人远大的理想与, 呈现出慷慨苍凉, 因为是一种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是一种济苍生平天下的责任担当。
平淡质朴,并非内心虚无。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种归隐和平和。
4 、通过改写来比较两种诗歌风格。 采取修改三言五言的方式来体会其节奏。
(三)思考境界,感悟人生
情景设想:假如陶渊明遇见曹操,会怎样对话?你为何设计这个对话。
1 、介绍陶渊明与曹操的生平
明确:
( 1 )名家之后。( 2 )早年经历。( 3 )官宦生活。( 4 )时代背景
2 、探讨比较其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各自的生命思考。
明确: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
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 通过仕途建功立业, 成就生命的精彩; 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 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 并非无志之人, 也非佛系而为。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 陶渊明的悠然自得, 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 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时保持自我的高洁, 恐怕不必曹操的忧思来的沉重。 一个是外显, 一个是内隐,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 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
(四)作业: 请以“忧”与“悠”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表
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
人生苦短 无适俗韵
贤才难求 忧 落网卅年
天下归心 久在樊笼
人生几何 悠 方宅草屋
何时可掇 榆柳桃李
何枝可依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