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课件(2课时,28+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课件(2课时,28+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13:44:3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遇到问题都喜欢讨论一番,当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还有可能争论起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辩”有关。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大圣人孔子游学途中遇到的一件事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列子(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莆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二、课文朗读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




三、生字新词
书写指导:左中右结构,左部的最后一笔竖变成撇。
部首:辛
组词:争辩
辩解
音序:B

biàn



同音字
辩(biàn)
辨(biàn)
组词
辩论
分辩
答辩
辨别
辨识
明辨是非
运用
老师批评学生,应该允许学生分辩,把事情真相讲清楚。
夜间走路,只要认出北极星,就能辨别出东西南北。
讲解
辩:用言辞来解释。所以中间是言字旁。
主要指用视觉、嗅觉、味觉、触摸等方式感知、区别事务,如分辨。
东游:向东游历,向东游学。




辩斗:辩论,争论。
问其故:代词,他们,指两小儿。
故:缘故,原因。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以:认为。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及:到,到了。
则:就。
盘孟: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沧沧凉凉:寒凉。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裁决,判断。
孰:谁。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四、品读课文
朗读指导: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朗读指导
在深入理解古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时应注意语速、语调、停顿和重音的变化。比如,朗读
“一儿

曰:‘日

初出

大如车盖,及

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一句时,一边读一边想象小孩儿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读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语气。
读课文,疏通文意。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争辩不已,便问他俩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对于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有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个小孩论述自己的观点用到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
反问句。强调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读完文言文,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也。
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知识是无限的,孔子这样博学的人都有不知道的知识,更何况我们呢?我懂得了遇到问题要独立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孔子关于做学问的态度名言
诸葛亮认为要打败曹军是非常容易的事。周瑜zhēnɡ
biàn(
)道:“先生,cǐ
yán
chà
yǐ(
)!我方wàn
shì

bèi(
),但还缺少shè
jiàn(
)用的武器,这可如何是好?”
1、看拼音,写词语。
争辩
此言差矣
万事俱备
射箭
六、当堂检测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2、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八、结构梳理
两小儿辩日
大胆质疑
实事求是
观点
理由
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一儿
近大远小
相反
另一儿
远凉近热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相持(共28张PPT)
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大家知道“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吧?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
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一、成语导入
弈就是下棋的意思。“学弈”就是学习下棋。
孟子(约前372—前289),姬姓,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二、课文朗读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







三、生字新词




独体结构
左右结构




yuá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的第一笔撇要短一些。
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部首:扌
组词:援手
援助
音序:Y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具”字第四横要长,托住上面。
部首:亻
组词:五味俱全
面面俱到
音序:J


弈:下棋。




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善:擅长。
诲:教诲。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将至:将要到来。
援:引,拉。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这里读“zhuó”。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大雁、天鹅。
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弗若:不如。
为:因为。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然:这样。
四、品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朗读指导:
1.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注意抑扬顿挫。
2.重点指导设问句:“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对于这句的回答“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弈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句意: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是不是跟着弈秋学习下棋的人都有所成就呢?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习态度的不同作对比,为下文的结论做铺垫。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专心致志”,谁能换个类似的词语?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谁能给第二个人起个名字?
三心二意者、一心二用者、心不在焉者。
学习的好坏和什么有关系?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转折
一问一答的方式,强调学习的好坏和智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二人师出同门,其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原因是什么呢?跟智商有很大的关系吗?
学习的好坏,不全是因智力的高低,就算有好
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
否认真向老师学习。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五、拓展延伸
有关学习的名言。
1.专心致志乃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2.一心一意万事能成,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3.天才出于勤奋,态度决定一切。
六、当堂检测
1.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思援弓缴而射之。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说:不是的。
只听弈秋的教导。
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2.写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的教导;大雁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八、结构梳理
学弈
专心致志者: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者:学无所成
条件相同
态度不同
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