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部编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小的时候为什么会相信表里有个小蝎子呢?我们继续学习《表里的生物》。
二、品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10—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自由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小时候有一个什么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语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生活环境。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提出“我”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钟
写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有人敲,琴有人弹,证实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反问句
加以肯定,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尽管这个观点会让人觉得幼稚,却表现了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转折
和自己的观点不相符合。
写父亲的怀表秒针会走动,表壳里会发出声音,符合“活的生物”的特征。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好奇心强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
写“我”用自己的“论断”来看待父亲的表,推断表里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朗读指导
朗读这一段时,其中作者的心理描写要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天真。
默读课文第10-21自然段,说说: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表里的东西了吗?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可怜”说明“我”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动了父亲,主动让“我”看“是什么在响”。从“只许听”到“只许看”,“我”压抑已久的渴望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总写表里的“世界”。
分写表里的“世界”。
善于观察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
一动就要蜇〔zhē〕你。”
“我”的疑问一个接一个,在“我”的
不停追问下,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同时也表现了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烈,善于思考的孩子。
证实了“我”的猜想。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心中仍然有很多的疑惑。
证实猜测后的满足感。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
写“我”继续发问,期望得到父亲的解答。
因为父亲面对对幼小的“我”无法讲清楚表里世界的精密构造和原理,所以没有回答。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写“我”给自己的猜测找了一个非常“圆满”的解释。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见人就说”既说明“我”对父亲说的话深信不疑,又表现了“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骄傲自豪,甚至有点儿扬扬得意的心情。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表现了小时候的“我”天真幼稚。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长,“我”不再那么幼稚无知了。
三、拓展延伸
什么是生物?
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都是生物。
1.读句子,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
)——(
)
答应
拒绝
四、当堂检测
课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
)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
)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
)
、爱思考的孩子。
活的生物
好奇
小蝎子
善于观察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布置作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六、结构梳理
表里的生物
提出猜测
秒针会自己走动
表里有生物
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好奇心强
得到证实
看到:小尾巴似的东西
表里有蝎子
听到:一动就要蛰你
善于思考(共19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部编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
看看里面有什么。
表里面有螺丝、齿轮、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5课《表里的生物》。
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著有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杂文等。
作者简介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我
写
会
脆
拦
玻
璃
恶
三、生字新词
怖
蟋
蟀
生
归
字
类
左右结构
璃
怖
脆
拦
玻
上下结构
恶
蟋
蟀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注意右下的“?”不要写成“匕”。
部首:月
组词:清脆
干脆
音序:C
脆
cuì
重
字
点
指
导
bù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是“布”不是“市”。
部首:忄
组词:恐怖
可怖
音序:B
怖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注意右上不要写成了“采”。
部首:虫
组词:蟋蟀
斗蟋蟀
音序:X
蟋
x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率”不要写成“卒。”
部首:虫
组词:蟋蟀
蟋蟀草
音序:S
蟀
shuài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造句:清晨,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洪亮:(声音)大,响亮。
造句: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词
理
语
解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造句: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太单调,一点意思都没有。
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造句:老师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很入神。
唯恐:只怕。
造句:运动场上,同学们个个你追我赶,唯恐落在后面。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造句:望着她那恳求的目光,我实在不忍心拒绝她。
证实:证明其确实。
造句:月球上没有生命的推测已经得到了证实。
四、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脆(?
?
)??怖(
??)??蟋??(?
??)
桅(?
?)??饰(
??)??悉??(??
?)
1、比一比,再组词。
干脆
桅杆
恐怖
饰品
蟋蟀
熟悉
五、当堂检测
2、给下面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盖:①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②伞。③由上而下地遮掩;蒙上。④建筑(房屋)。⑤动物背部的甲壳。
1.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揭开。(
)
2.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
①
③
六、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