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湄潭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17 16: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湄潭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 俨骖騑于上路(高高的山路)
B.访风景与崇阿(崇敬逢迎)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做宰相)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迅速,顿时) 披绣闼,俯雕甍(推开)
D.命途多舛(不幸,错乱,磨难) 北海虽赊(遥远)
5.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奉宣室以何年 ③老当益壮
②处涸辙以犹欢 ④穷且益坚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6.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7.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8.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9.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答: .
(三)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
10.(1)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归去来兮辞》)
(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
②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③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
(4)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名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一座座烽火台、一座座碉楼,望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⑤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
⑥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曾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
⑦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
⑧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却光照人间。
⑨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⑩一个冬天的黄昏,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这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映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
(1).文章开篇说“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凤凰的“绝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内涵? (7分)
答:
(2).文章第⑦段说“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请结合⑦⑧⑨段,就沈从文水样的性格,作分条陈述。(5分)
答:
(3).概括第⑩段画线句子两方面的含意。(5分)
答:
(4).文章标题为“冷藏的凤凰”,如何理解“冷藏”和“ 凤凰”的丰富内涵?(7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 下列选项加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毗邻(pí) 赍发(jī)概叹 河辙之鲋 B.岑寂(céng) 恁地(nèng)讥诮 轻鸢剪掠
C.仓廒(áo)迤逦(yǐ) 琉璃 模棱两可 D.央浼(měi)锱铢(zhī) 帷慕 高朋满坐
1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B.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误解。
C.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D.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想一蹴而就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需要我们事前思考更周密些。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和调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自2008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查工作。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C.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
D.在新形势下,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5.试在下面《执著》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6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 ,有 。
执著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 ,有面壁静修的达摩, 。
执著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 ,有 。
执著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著不了,而执著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
执著,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16.根据提供的两句话,续写第三句话并仿写第四句话。(6分)
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吗?
②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抓住今天,明天不也就被抓住了吗?
③不能保证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湄潭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答题卡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小计 二、(一)文言文阅读(9分) 小计
1 2 3 4 5 6
7.翻译:(10分)
(1)—————————————————————————————(4分)
(2)————————————————————————————————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8分)
8. ————————————————————————————————
—————————————————————————————(4分)
9. ————————————————————————————————
—————————————————————————————(4分)
(三)补写名篇名句(9分)
10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 13 14 小计(得分)
15.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五、作文(60分)
17.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A(从第3段看,A明显属张冠李戴的情况)
2.D(以偏概全,无限放大。文中只说“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3.D(以偏概全,“始终”表述不准确,且“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的表述也不准。
4. B(崇阿:高大,高山,高大的丘陵;作宰:做官,县宰,县令)
5. C(以,在;益,更加)
6.D(动宾结构)
7(1)使贾谊遭受委屈,被贬至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4分)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志向?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6分)
8.(4分)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1分)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1分)。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2分)
9.(4分)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1分),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1分),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2分)。.
10.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3)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
(4)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5)也无风雨也无晴。
(6)云树绕堤沙 (共计9分,每空1分)
11.(1)凤凰的“绝美”表现在:①黄丝桥古城,雄踞1500多年,依然永恒地存在。②“南方长城”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而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③凤凰山和沱江水孕育了令世人惊艳的英雄名人。(5分)
理解“全方位”:指景与人两方面的绝美,景美,人性更美。(2分)
(2)沈从文的性格:①自视平凡,以平常之心出世入世。②不弃世,对民族充满信心和希望。③包容随和。(4分)
(3).清清的沱江水,既象征了沈从文的性格,又揭示了沈从文等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厚的背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4分)
(4).“凤凰”既指有全方位绝美的凤凰古城,也指凤凰古城中滋养的诸如沈从文这样的凤凰;“冷藏”既指沈从文因种种不公正的对待而被封杀、受冷落,也指因社会动荡,凤凰的自然美不被外界了解。(7分)
12.C( A概—慨/河-涸;B céng-cén/ nèng-nèn D(zhī-zī 慕-幕/坐—座)
13.A(冠冕堂皇)
14.B(A. 成分残缺,应在“引导”后加“作用”;C.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有两个”或删去两个“因为”;D. 搭配不当,“加快”改为“提升”。)
15.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闻鸡起舞的祖逖、程门立雪的杨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
16.③但可以下到功夫。功夫到了,成功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④不能预测前程,但可以努力前行。不断进步,前程还用担忧吗?
17.(略)
8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