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稀硝酸
④氯化铁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他们逐一鉴别出来,其正确鉴别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无水硫酸铜、碳酸钡、氢氧化钾、碳酸氢铵、氯化钡、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无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钾,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
160:112
B.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无水硫酸铜、碳酸钡、氢氧化钾和氯化钡
C.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钾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钾
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无水硫酸铜、碳酸钡、氢氧化钾、氯化钡和氯化钾
3.有一包固体粉末,
可能由
MgCl2、KOH、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
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不可能含有OH-
B.白色不溶物一定是为Mg(OH)2
C.原固体中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D.滴加的酸溶液可能为稀硫酸
4.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灼热的CuO)
B.除去C粉中的Cu粉(稀硫酸)
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CaCl2溶液)
D.除去N2中的O2(灼热的铜网)
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b→c段对应的溶液pH逐渐减小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6.下列说法和判断不合理的个数有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先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②4.6
克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8.8
克二氧化碳和
5.4
克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氦分子
④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向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
CO2后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在溶液中插入
pH
传感器,测得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
b、c
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7.甲、乙、丙、丁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溶液,将其混合后现象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乙
丙
丁
甲
变红
冒气泡
白色沉淀
①甲可能是氢氧化钠②丁一定是碱③乙与丙混合无明显现象④丙与丁混合不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木炭粉
C.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可能是氢气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9.某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硫酸
B.是否含有氯化铜不能确定
C.肯定没有碳酸钠
D.至少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
10.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1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段溶液的pH始终不变
B.c点有两种沉淀
C.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是2.33g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BaC12和HCl
11.已知NaOH和AlCl3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AlCl3+3NaOH=3NaCl+Al(OH)3↓,②Al(OH)3+NaOH=NaAlO2+2H2O,往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浓度NaOH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下列有关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B.C.D.
1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
A.C、CO2、CO
B.Cu、CuO、CuSO4
C.CaCO3、Ca(OH)2、
CaO
D.H2O2、H2、H2O
1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BaCl2
H2SO4
KNO3
B.Ba(OH)2
K2SO4
HCl
Na2CO3
C.HCl
Ca(OH)2
K2SO4
CaCl2
D.NaNO3
KOH
NaCl
HCl
1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加入( )
A.8.4g铜
B.8.4g氧化钙
C.8.4g铝
D.8.4g碳酸镁
二、填空题
15.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请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
③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1-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I反应生成物的示意图:_______
16.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1)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则反应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_____?
(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一个即可)
17.(1)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六中离子中的三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H+、Ba2+、K+、OH-、CO
、Cl-
。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氯化钾的溶液。请根据你对污水的认识,写出其中一个工厂污水中所含的离子(该工厂污水所含的三种离子已经给出一种,请补充另两种):K+、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Br2).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要在
pH=3
的酸性条件下进行,
可用________测定反应液的酸碱度.
18.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该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哪些金属离子_________(写离子符号)并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杂质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杂质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一定有__________。
(2)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0.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无色酚酞试液均变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2)B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酚酞除外)。
(3)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试分析,G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可能存在的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2)食品包装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
(3)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纯碱和稀盐酸反应
(5)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反应
22.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钙、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取少量该粉末加入水中时,能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取该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当再加入稀硝酸时,可见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由此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酸雨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危害?(各答一种即可)
(2)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可用什么简单的办法把它们鉴别开?
(注意:在实验室里,任何进修都不能尝溶液的味道)
24.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若某地区源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在源水处理过程中常加入生石灰,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四、综合应用题
25.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提出问题)硬水煮沸后的白色固体(水垢)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Ⅰ.硬水中含有一定量的
Ca(HCO3)2
和
Mg(HCO3)2,加热时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Ⅱ.
Mg(OH)2
和
MgCO3
受热分解均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不溶的Mg(OH)2
和________,可能含有微溶的Ca(OH)2和______。
(实验)
(1)初步探究白色固体成分
①甲同学取白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在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选
填序号),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水垢中无
Ca(OH)2;
a.
碳酸钠
b.氯化钾
c.碳酸钾
②另取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甲同学认为还含有
MgCO3,其他同学否定了他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③已知Ca(HCO3)2
受热分解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类似,请写出Ca(HCO3)2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乙同学称取
20g
白色固体,设计如下实验: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固体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
①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
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测得
C
增重
1.8g,D
中增重
6.6g。20g
白色固体中
Mg(OH)2
的质量是_____g。
(结论)该白色固体中氢氧化镁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C
6.D
7.B
8.B
9.C
10.A
11.A
12.A
13.B
14.C
15.Ba(OH)2+Na2SO4=2NaOH+BaSO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AgNO3+HCl=AgCl↓+HNO3
16.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铝
Al+3AgNO3=Al(NO3)3+3Ag,或Zn+2AgNO3=Zn(NO3)2+2Ag
17.
pH试纸
18.铁、铜、银
Fe2+、Cu2+、Ag+
AgNO3+HCl=AgCl↓+HNO3
19.硫酸钠
氢氧化钠、硝酸钡、氯化钠
20.红
四
CaCO3
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盐酸
向溶液中加入锌粒,如果产生气泡,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21.(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aO+H2O=Ca(OH)2
(3)CO2+2NaOH=Na2CO3+H2O
(4)Na2CO3+2HCl=2NaCl+CO2↑+H2O
(5)2AgNO3+Cu=Cu(NO3)2+2Ag
22.碳酸钠
23.(2分)
答案合理均可
24.(共5分)(1)
蒸馏(1分)
(2)肥皂水(1分)
(3)
CaO
+
H2O
=
Ca(OH)2(1分)
Ca(OH)2
+
MgCl2
=
Mg(OH)2↓+
CaCl2(2分)
25.CaCO3
MgCO3
A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也产生气泡
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减少误差
防止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D中,减少误差
5.8
58:100(或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