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及范围。?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 和《东南亚气候图》 ,对比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及河流分布,从而了解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并理解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东南亚的位置、范围;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南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小明同学今年寒假出国旅游了一周,我问他去了哪个国家,他只是说:那里一年当中都要穿夏装,几乎每天午后都会下雨,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地震非常频繁,他还亲眼看见了火山喷发的景象。他还给我看了旅游拍摄的部分照片。大家思考一下,小明到底去哪里旅游了?
(印度尼西亚)学生回答
(过渡)很好,印度尼西亚就位于世界地理区域的东南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南亚》 。
找同学读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讲授新课)
学习各个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研究: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城市、工业等)
(自主学习)
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
①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思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②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从农业、工业、城市分布、人口宗教等方面了解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学习效果检测)
找学生回答,并出示相关图片
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 东南部,西临 洋,东临 洋,南临 洲,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②东南亚主要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共有11个国家,其中唯一的内陆国为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为 ,有“火山国”之称。
③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为 ,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为 。
④东南亚气候主要包括 和 。
⑤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农业类型为 ,主要经济作物有 、 、 、 等。
⑥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为沿 沿 分布,人口稠密,以 人种为主,多信奉佛教,华人华侨众多。
【探究一】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来描述
利用这个方法来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思考这种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探究二】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①径流量(径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与气候有关)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③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④汛期(长短)⑤水能(由流域内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⑥流速(与地形有关)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水系形状。
思考:地形、气候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流速、水能、河道宽窄等方面。
气候主要影响河流径流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
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别有什么影响。并找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探究三】地形、河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大多数人口和城市都沿河沿海分布。为什么?
A 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B 河流和海洋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
C 河流沿岸和沿海平原地形较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同时也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探究四】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属于季风水田农业,试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因素。
【学生讨论并回答】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雨热同期 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水稻土 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
材料: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思考:为什么中南半岛洪涝灾害频繁?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雨季降水过多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思考:这样的气候会对当地的房屋设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探究五】经济的迅速发展
东南亚有哪些物产?找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主要物产:
东南亚的气候也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东南亚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石油资源丰富,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材料:东南亚矿产资源和物产丰富,但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的经济结构畸形、单一,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由于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低,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东南亚各国还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使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状况。
以新加坡为例,分析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优势
【板书】
【练习】
1、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甲地以“三江平行并流170余千米而不交汇”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②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③流水侵蚀作用? ④冰川侵蚀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湄公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资源优势有( )???
①水资源? ②水能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土地资源? ⑤石油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2.自2016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①④
(2)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河流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该河上游在开发水能资源的同时,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答案:1、DA 2、BD
3、(1)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