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16 22: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 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文明的摇篮
1. 位置:黄土高原东起①______山脉,西至②______,北连______高原(大致以③长城为界),南抵④______。
太行
乌鞘岭
内蒙古
秦岭
2. 名字由来: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______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
3. 黄土高原的文明
(1)______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3)黄土高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______平原一带的原始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黄土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黄河
渭河
4. 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1)图中甲__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______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窑洞
直立
(2)图中乙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信天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 黄土高原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海拔在1 000~2 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 “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__________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黄土堆积区
内陆干旱
3. 地貌景观: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________,形成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沟壑纵横




1
2
3
4
5
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A
A
B
B
D
练基础
练素养
1
2
3
4
5
C
D
B
B
见习题
练能力
6
7
B
B
见习题
8
见习题
读图6-3-6,回答1~2题。
1. 甲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  )
A. 晋—太原
B. 陕或秦—西安
C. 宁—银川
D. 冀—石家庄
【点拨】甲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
B
2. 阴影部分所处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河套平原
【点拨】阴影部分地处陕西省北部,为黄土高原。
A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读图6-3-7,回答3~5题。
3. 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
A. 窑洞 B. 吊脚楼
C. 竹楼 D. 蒙古包
【点拨】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A
4. 图中反映的景观所属地形区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华北平原
【点拨】窑洞一般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B
5. 图中景观多出现在(  )
A. 云南 B. 内蒙古 C. 山东 D. 陕西
【点拨】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因此是窑洞的主要分布地区。
D
6. 【易错题】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学说,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
A. 水成说 B. 风成说
C. 风水相说 D. 风化残积说
【点拨】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因此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西北内陆和蒙古一带吹过来的。
B
7. 下列不能作为支持“风成说”证据的是(  )
A. 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B. 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C.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D.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B
【点拨】本题运用综合分析法考查黄土高原“风成说”的证据。证据是: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8. 读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图6-3-8),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图片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2)______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若它长期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______;若它又继续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则形成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代表了黄土高原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的演化过程。
(3)______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中考·苏州】地坑院也称“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
据图6-3-9,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多雨,易于蓄水 
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 
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B
【点拨】黄土高原的地坑院位于黄土塬,这里形成地下村庄的原因,一是地下冬暖夏凉,调节气温;二是造价低。窑洞顶部不是为了耕作。地坑院需要排水,目的不是夏季蓄水。
2. 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点拨】地坑院分布在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即丙。甲是贵州省,乙是辽宁省,丁是青海省。
C
【中考·邵阳】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6-3-10,回答3~4题。
3. 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
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
含沙量小
C.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
覆盖率高
D.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点拨】黄土高原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的中亚、蒙古高原一带吹来的;黄土高原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河流浑浊,含沙量大。
4. 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 ②碉楼  ③信天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点拨】黄土风情应对应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碉楼和京剧不属于“黄土风情”。
B
5. 读黄土高原图(图6-3-11),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西抵乌鞘岭,
东到①________山脉。
(2)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
河流②是________,
该河干流上游和中游
的分界点③是________。
太行
黄河
河口
(3)A省的行政中心④是________,B省北部著名的矿产地⑤是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是________。
西安
大同煤矿
窑洞
(5)山脉⑥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
的地方
B. 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过的地方
C.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的分界线
D. 我国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B
【点拨】第(1)题,黄土高原东到太行山脉。第(2)题,图中河流②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③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第(3)题,图中A是陕西省,行政中心是西安;B是山西省,北部的⑤是著名的大同煤矿。第(4)题,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是窑洞。第(5)题,山脉⑥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的沙漠、戈壁吹过来的。
(1)读图6-3-12,说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
探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由西北向东南分别是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2)下面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几条证据,请你分析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是风力吹来的。
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的。
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成分不同,却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黄土不是本地的,可能来自中亚、蒙古高原等地。
黄土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地表景观自西向东分别是戈壁、沙漠、黄土,颗粒物也呈现越来越细的变化特点。第(2)题,四条证据分别证明了黄土是风吹来的,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来源于中亚、蒙古高原一带,黄土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