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科学专题提升训练:光学综合
参考答案
1-5
DABCB
5
解析:由“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可知亮点是发光点的等大的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v=2f,可知L=2f,则该透镜的焦距f=1/2L,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即像距v=2f=L。故选:B
12
解析:因将物体从较远处接近凸透镜焦点的移动时,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实像也变大。所以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①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故①正确,③正确;②因为小孩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故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小,②错误;④因为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④正确。故选:D
29.(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30.(1)反射光线不能射到感应器上 (2)0 (3)反射、折射
31.(1)凸透 (2)短(或“近”“小”)
32.增强
凸透镜
平行
焦点
33.(1)物距和焦距;(2)没有改变自变量凸透镜的焦距;(3)表格如下。
u/cm
h/cm
34.(1)41.8°
(2)反射光
(3)不会
(4)如右图
(5)B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红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35.(1)实 大 远离
(2)D
(3)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
(2)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应越来越接近焦距,故选D。
(3)因为手机镜头的焦距较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焦。
36.(1)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
(?http:?/??/?www.21cnjy.com?)小不变;
(2)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
(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科学专题提升训练:光学综合
命题重点与方法要点
命题重点:光学现象的判断、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与光路可逆的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视觉。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证明都会出现。
方法要点:不管题目中是否要求画光路图,解题时利用好光路图可以协助解题。
针对训练
1.
《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文字词句与科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3.
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
4.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5.
如图,S为小电珠,它发出的光可看作由一点发出的。S正对圆孔,到孔的距离为L,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圆斑。若在孔上嵌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能为( )
A.,
B.,L
C.L,L
D.L,2L
6.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如换成红外线胶片的话,仍要成等大的像,应该( )
A.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B.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C.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7.
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8.
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9.
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EN上开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测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通过P孔能几次看到S所发出的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0.如图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S′与F2连线方向
C.沿S′与O连线方向
D.沿F1与S′连线方向
12.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3.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 )
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14.科学兴趣小组将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点燃的蜡烛。在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烛焰经透镜所成的( )
A.像在变小,像距一直在增大
B.像在变大,像距一直在减小
C.像将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
D.像将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
15.阳阳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远离凸透镜时变大,虚像靠近凸透镜时变小;⑤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6.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另一只鸟在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水面的距离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
18.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 )
19.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20.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该( )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弯腰或下蹲
2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
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
22.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
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
是凹透镜(均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再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
的
像(填像的性质)。
23.如图所示,小明在水槽右侧竖直放置一个光屏,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底部出现一个亮点A,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P1,其中P1点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欲使亮点P1下移至P2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由A点可能会移到
点(选填“B”或“C)”。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亮点A左移至B点,应使水面
填(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4.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只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时入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角θ;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
(增加/减少/不变),若BC间距离为3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
(大于/等于/小于)3cm。
25.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空玻璃杯的后方放置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如图甲所示。当向玻璃怀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相当于一个
镜,此时看到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6.如图所示,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用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束射向凸透镜,当用眼睛对着平面镜观看时,看到面镜里的a处有发光点,则平行光束通过凸透镜后的会聚处和a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27.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
(?http:?/??/?www.21cnjy.com?)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8.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___。
29.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图甲是传统激光斜射式光电鼠标简化光路,这种鼠标在紧贴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时,反射光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鼠标能正常工作,但在距离稍远的反射面2上就会失灵。图乙是一种采用“针光技术”的光电鼠标简化光路(为方便读图,与反射面垂直的两条光线特意略错开),这种鼠标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都能正常工作。
(1)请分析图甲中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解释此时鼠标会失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线入射角是______度。
(3)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可知,图乙的玻璃片上发生了光的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小明将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纸上,透过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发现变大了,这个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甲所示,通过“嫦娥一号”把它带到太空中,水滴由于不受重力,会变得如图乙所示,则在太空中,该水滴透镜对光线的偏折能力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如图丙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凸透镜
,从A处射出的光为
平行
(填“发散”“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
焦点
处。
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
(?http:?/??/?www.21cnjy.com?)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
(1)为了完成探究问题1,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
(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为了完成探究问题2,小阳同学选用这些器材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记为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仿照步骤②再做一次实验。
根据以上叙述,请你指出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为了完成探究问题3,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
(?http:?/??/?www.21cnjy.com?)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全部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5)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的光圈如图丙中虚线所示,把水倒入烧杯中,烧杯内注满水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
。
A
B
C
D
35.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
m
B.0.5
m
C.0.05
m
D.0.005
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
(?http:?/??/?www.21cnjy.com?)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选用如下器材:铺有白纸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签、6根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橡皮泥(其中3根为红色、3根为黄色).实验前她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前沿与直线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之后小红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表格中。
(1)请写出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请你针对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明根据测量数据如何判断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菲涅尔透镜
甲图中图1是平凸透镜的截面图,由光学知识可知,平行光由平凸透镜左侧垂直入射,在透镜中传播方向不变,只有经透镜另一侧面时才发生偏折,并会聚于焦点。若在图2中将平凸透镜中阴影部分去掉,保留图中曲面的白色部分并将其向左平移到透镜左侧平面处,即为图3,这样的透镜叫做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与平凸透镜一样,仍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与平凸透镜相比,光在菲涅尔透镜中传播时减少了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因此,在节省透镜材料的同时也减少了光在透镜中传播的光能损失。
菲涅尔透镜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乙所示为手机闪光灯上用到的菲涅尔透镜,从上方俯视,它由数个同心圆纹路的玻璃组成。
菲涅尔透镜是聚光太阳能系统中重要的光学部件之一,它能提高太阳能板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光能,如图丙所示从上方垂直菲涅尔透镜的光束,在一半焦距处面积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1)根据短文可知,将平凸透镜改进为菲涅尔透镜仍能聚光,是因为
。
(2)下面关于菲涅尔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菲涅尔透镜的手机,闪光灯部分可以做得更薄
B.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光能损失减少
C.菲涅尔透镜是由一圈圈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D.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所用材料减少
(3)如图丁,F、OO′分别是菲涅尔透镜的焦点和主光轴,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菲涅尔透镜的光路。
(4)如图戊,一太阳能板置于菲涅尔透镜下方的一半焦距处,则与不放置菲涅尔透镜相比,太阳能板上受光照部分的光能提高为原来的
倍。(不考虑光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描失)
(5)为了更好地接受太阳能,太阳能板受光面应涂上
。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白色
38.如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孔的形状
□
〇
△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10cm时
□
□
□
〇
〇
〇
△
△
△
小孔距地2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距地4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距地80cm时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
小孔距地12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距地20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1)小孔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3)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4)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mm,小孔距地80cm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5)小明利用硬纸板来继续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在硬纸板上挖孔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华在硬纸板上挖孔设计了图2的装置,(其中乙均为不透明卡纸),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图
设计更合理。
39.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三角形的小孔。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1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
。
(4)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5)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
、
不变。
40.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
(1)平面镜的位置;
(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如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