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元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08: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农家庭(%)
剥削家庭(%)
北大新生出身情况(1957-1965)
1965
观察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5课
三 大 改 造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概念解释
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换个角度从国内外形势解读实行三大改造的必然性:
材料一:
世界两大阵营呈现对峙局面
美国
苏联
材料三:
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提
出了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材料二: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材料四:五四宪法建构起人民民主政治体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
确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苏联模式的影响
帝国主义的威胁、外交上一边倒的立场
政党初心 历史选择 国情 法律依据
换个角度从过渡时期总路线来了解三大改造: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主体
两翼
一 化 三 改
建设
改造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同时并举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阅读材料,说说土改后的农业又遇到哪些新问题?
材料1:
材料2: 土改之后,中国农民拥有了土地,但是一些农民因为缺少农
具、牲畜等,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荒地、出租土地和卖地
等情况。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
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等,无力耕种,只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均占有土地
2.93亩(单个劳动力一天可种5亩地)
人均占有牲畜
0.43头(单头耕牛负担率平均为30亩)
人均占有农具
1.95件(包括犁、耙、水车等)
土改后鄂湘皖三省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调查表
阅读课文,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及影响?
·难以解决水利灌溉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
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
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
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目的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别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原则
特点
成果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萌芽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农业合作化
——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过程
情景
再现
课堂小剧场
《鸡毛也能飞上天》
旁白: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的一个村,出现了一件新鲜事,18户贫
下中农要组织起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事就从午饭时分说起。
中农小喇叭:哎,你们听说了吗?张能人他们好像要组啥社呢,咋回事吗?
中农老六:听说是要组个合作社,就是他们18户要把各自的土地搞到一起种。
中农小喇叭:啥?把我的甲地和那些丁地一块种?打下粮食算谁的?我不干!
富农老赖:啥合作社,我看就是瞎胡闹!就这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
拿啥办啊?牛瘦人老犁又破。我活这岁数,还没见过鸡毛能飞上天!
主要人物:中农小喇叭、中农老六、富农老赖,社长张能人
主要场景:午饭时分,众人端着碗凑在一起,边吃边聊。
旁白:面对种种怀疑和困境,以老张为社长的18户农民,没有后退,大家拧
成一股绳,早出晚归,苦干一年,农业生产取得大发展。又一个傍晚时分:
中农小喇叭: 张能人,听说你们收成不错,唠唠你们咋搞得?
中农老六:嘿,小喇叭,这回你的消息不灵光了,我们早都决定入社了!
课堂小剧场
社长张能人:我们18户,看上去老的老、破的破,但每一户都不藏私心。年
轻的多出力,年老的经验多,大家取长补短,就没短板了。这就叫众人拾柴
火焰高!
富农老赖:张能人真是大能人啊!就冲你们这股劲头,我服啊!这回我们村
的鸡毛真的能飞上天啦!
中农小喇叭:哎,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宣布我要入社了!还有谁入社吗?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的方针政策。在步骤上,第一步是建立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
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思 考
据材料,说说过渡时期共有多少种经济成分?
材料: 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
经济(公有),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
没收
国营经济(公有)
农业和手工业属个体经济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集体经济(公有)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 私 合 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占国民经济比例数据,说说其地位如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项目
占全国经济的比例
工业
63%
商业
批发
67%
零售
83%
材料1:
材料2: 解放初期私营工商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在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决策,通过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起死复生。
据材料2,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及其原因何在?
反映出私营工商
业在国民经济中
占有重要地位
政策:进行了合理调整
原因:助其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贡献
材料1: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据材料,说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背景?
材料2: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材料3:1950年上海已有中国实业、中国通商等5家银行宣布公私合
营,并称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正式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银行。
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金额达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有关公私合营的问题: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时间:
方式:
政策:
结果:
实质:
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意义: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底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高潮: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公私合营
概念解析
1.什么是“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什么是“赎买政策”?
指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3.“赎买政策”具体办法有哪些?
前期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即资本家占
红利的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政策。规定:十年内每年由国家
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
你还记得这副图片背后的故事吗?
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
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在面粉、纺织这两大民生领域大举发力,一度辉煌。被称为旧中国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
你知道荣氏家族之后的故事吗?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三家面粉厂被毁,其他企业不同
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荣德生
荣宗敬
 公私合营后,荣氏企业在性质上有何变化?
荣氏家族在新中国续写了哪些新篇章?
材料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资金紧张,
原料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
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荣氏企业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
材料2: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德生之子荣毅仁支持政府的改造,和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新时代的荣氏家族有何新传奇?等待后续…
1956年荣毅仁陪同毛泽东参观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读图,说说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哪些变化?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所占比重缩小,直到消亡。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转变。 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
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变化反映出怎样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
材料:1955年7月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
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认为过去几年的农业合作运动成
就很大,绝大多数的合作社产量有显著增加,但也有少数合作社由
于工作进行的较粗较急,发生了强迫命令的倾向和其他的缺点。
阅读材料,说说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补充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953年10月对粮食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55年国家发行粮、油、棉布等票证;
·20世纪60年代初,生活日用品均需凭票证购买。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单一公有制。
知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知识结构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七律·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