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一颗小桃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 孱(càn) 嵬(wéi) 懊丧(ào)
执着(zhuó) 矜持(jīn) 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问学情,抓旁批理内容:
1、 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
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
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
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
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2、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
------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请找出描写小桃树“没出息”的词句。
外形:弱小、猥琐、委屈、瘦瘦黄黄
遭遇:角落里、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遭风雨、花零落
3、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又怎样引起了我的关注呢?
学生回答:顽强与风雨搏斗(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欲绽花苞
最后一处旁批(“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我们不妨来看看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对比前后你发现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大声朗读第一段)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词尤见感恩怀念之深。
问: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词,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词?
-----爱怜 ?? 感激?
(二)整体感知,初识小桃树
1、理清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 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遇风雨一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2、通过找出作者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分析小桃树的形象。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开得太白,太淡了”“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小桃树的形象:外形单薄、弱小、不旺盛,但是意志顽强,不屈不挠,敢于同困难作斗争。
(三)、研读文本,走进“我”的梦
1、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
喜欢、爱怜
2、作者是怎么称呼小桃树的
反复说这是“我的小桃树”,“蓄着我的梦”“你是我梦的精灵
3、小桃树与作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长环境
成长经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
角落里、长的不是地方
被猪拱、讨人嫌、险被砍、经风雨
不屈不挠、
顽强生长
贾平凹
从小生活在农村,孤陋寡闻
从农村到城市,感到渺小、幼稚、天真,读不懂人世大书,受了十年动乱的影响。
原来也是个孱头,脾性一天天地坏了,常常发呆,心境垂垂暮老。
最后受小桃树启发鼓舞。
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另一个“我”
“我”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偏僻的山村小院— 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感到自己的渺小—长大,人世复杂,社会复杂,在特殊的年代里,遭受种种不幸—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4、介绍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文悟主旨。
四、了解写作手法,会品会用
明白本文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1、定义:“托物言志”是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它具有含蓄美,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写法要点:
(1)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3)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
(4)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3、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到运用此种方法的例子:《爱莲说》、《陋室铭》
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数
“纤纤”“黄黄的”“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同步练习:
一、基础精练
1.根据拼音写词语。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miǎo xiǎo( );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xuè qì fāng gāng( )的hún pò(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hōng hōng liè liè( )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早晨起来,就昕昕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C.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D.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五一小长假期间,曲阜市创新性地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免费游览三孔景区的机会,还激活了广大游客学习儒学知识的动力。②自去年5月1日以来,我们已经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活动,目前参与者超过一万五千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永不放弃
①那天一大早,我15岁的儿子鲍伯又和我争吵了起来。他要穿那件剪掉了袖子的褪了色的旧运动衫去上学,而我则坚持让他穿圣诞节他奶奶送给他的那件印着蓝色花压字的漂亮衬衫。我用手指着那些字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我跟他讲道理。
②他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但并不看我,而是看向了厨房的天花板。“没有人会穿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妈妈。没有人!”
③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冲对方大呼小叫起来。他开始出言不逊,我的话也很不中听。最后,他很不情愿地将奶奶送的衬衫套在身上。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④事实上,自从鲍伯进入青春期以后,我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管教他了。最近,我们之间起了太多的冲突和争吵,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持怀疑的态度,我都准备甩开手不管他了。
⑤我叹了口气,出门向家门口的邮箱走去。我的邮箱曾被汽车撞坏过,箱门关不严。我把手伸进去,碰到了一叠信封,然后是一些特别的东西,像扫帚须。我朝邮箱里窥视,那天的信放在一小堆杂草和松枝的上面。谁干的恶作剧?我想。便随手将杂草拨拉出来。
⑥第二天,当我去邮箱里取信时,邮箱里又有了一小撮松枝、一些细树针、两朵干枯了的蒲公英。此后每天,我都能在邮箱里找到一些杂草。每天,我都将它们清除出去。
⑦星期六,鲍伯走进书房,我正在看报。“妈妈,我可以去看电影吗?”他问。
⑧“不行,这个电影你不能看,因为你没到18岁!”我神情坚定地回答。
⑨“难道我们连谈谈它也不行吗?”他恳求道。
⑩“没什么好谈的,”我说,“我们的谈话只会以大呼小叫告终。”
?“妈妈,你不可理喻,”他叫道,“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
?又到了取邮件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邮箱里又有一些令人恼火的碎草叶,我伸手进去将它们往外拨拉,突然在那些细树枝和杂草的中间碰到了一些又小又圆的东西,我一惊,手猛地缩了回来。一看,原来是青色的鸟蛋。
?就在那时,我听到附近一棵树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的目光在树枝和树叶间搜索了一阵,发现鸟妈妈正衔着一根松枝,松枝在它的喙边晃悠着。我被鸟妈妈的坚韧毅力所感动,重新将那粗糙的鸟巢推回邮箱里去。原来,它每天在我们的破邮箱里筑巢。当它飞回来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一扫而空时,它又重新开始筑巢。
?“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鲍伯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他正心不在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转动着地球仪。“嗨!”我说。他抬起头看了看我,眼睛瞪视着。在那一瞬间,我不仅看到了这个尚处于少年时期的既脆弱又敏感的小男孩,也看到了即将长成年轻人的未来的他。“想谈谈吗?”我问,“我保证会认真听你说。”
?我坐在那儿,听他将自己的愤怒、怨恨全部倒出来。那天,我们之间的痛苦和隔膜似乎全被消化掉了,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后来,邮箱里出现了三只幼鸟,鸟妈妈每天都栖息在邮箱顶上唱歌。听着那些歌声,我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我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
5.通读全文,说说“我”和儿子鲍伯之间的“痛苦”与“隔膜”全被“消化”的原因是什么。
6.联系全文,请简要说说题目“永不放弃”的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揣摩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8.文中第⑥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9.读完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文言文课外拓展?
辨盗钟
陈述古密直①,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讯 之 遂 承 为 盗 盖 恐 钟 有 声 不 敢 摸 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尝知建州浦城县( ) ???????????????
(2)述古绐曰 ( )
(3)祭讫( ) ???????????????
(4)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陈述古成功捕获盗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棵小桃树
1.渺小 ?血气方刚 ?魂魄 ?轰轰烈烈 ?
2.A ?
3.D ?
4.①句“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后加“的活动”;
②删掉“多”。
5.“我”被鸟妈妈的坚韧毅力所感动,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决定永不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主动与儿子真心地交流沟通。 ?
6.“永不放弃”一方面指鸟妈妈一次次在邮箱里重建被破坏的鸟巢,不放弃;另一方面指“我”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
7.“硬生生”写儿子动作的生硬,表现了儿子对“我”的做法的极度不满。 ?
8.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
9.示例:家长对青少年的成长要加以正确引导,要有耐心,不能轻易放弃,态度不能粗暴。 ?
10.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11.(1)担任知县 ?
(2)欺骗 ?
(3)完毕,完 ?
(4)暗中,暗地里 ?
12.(陈述古)亲自告诉(他们)(如果)不是盗贼,摸钟就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钟就会发出响声。
13.陈述古懂得盗贼的犯罪心理,凡是偷盗者都会做贼心虚,试图极力掩盖自己的行为,这样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参考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担任知县。(当时,)有个富人家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辨认(真正的)盗贼。”(于是,就)派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后院的侧门,把它祭祀起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陈述古)亲自告诉(他们)(如果)不是盗贼,摸钟就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钟就会发出响声。陈述古亲自率领同僚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陈述古)于是暗中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好了,)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只见手上)都有墨迹,唯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墨迹,审讯了这个人后,(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