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17 21: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了解安塞腰鼓。
二、教学课题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等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语言,激荡张扬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的壮观画面。向学生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有助于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文在写作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刚气十足,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演出视频、安塞腰鼓朗读视频。 设计思路: 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以“朗读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感受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主要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
主要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即以"朗读"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形成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一同观看《安塞腰鼓》视频,结合对课文的预习,一齐体会其中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百度搜索到《安塞腰鼓》视频资源→http://v./show/J-P-a9_C0YdbqaiE.html ptc-0-p1-ddetai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腰鼓表演,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上都有这类节目。在黄土高原,腰鼓表演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2010年国庆庆典、2010上海世博会都大展风采,令无数人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笔描绘这惊心动魄的表演。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在充分自读文章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整体初步感知文本。解决生字词,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在读中发现的问题。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并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3、 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 播放音像朗读视频,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感受精彩。利用百度搜索查找《安塞腰鼓》音像朗读资源→http:///v/b/26117937-1588411471.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教师:作者在主体部分写安塞腰鼓表演时,痛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很容易找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2)教师:那“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作者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到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我们读的时候读出作者感情的变化来,感情是越来越强的。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叠加的方式来读,要求学生读出气势,且越来越强烈。(3)“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使文章层次分明。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点评、归纳:作者从宏伟场面、雄壮声响、击鼓后生、绮丽舞姿四个方面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的。(4)教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什么样的安塞腰鼓呢?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请同学们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来概括安塞腰鼓的魅力。可以用这个句式:“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小组交流、反馈,老师点评。(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4、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地方戏曲好听,民间艺术图片很好看,可安塞腰鼓也独具特色,它的美绝非一般的人能形容尽致的,陕北作家刘成章却能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的美展现到了极致,他深厚的语言功底令人叹服。那么哪些精美的语言最能打动你的心灵呢?你能用“我喜欢……,因为……”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吗?(示例:我喜欢第7段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因为作者比喻和排比,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提示:可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来品析。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精彩的地方,小组交流,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通过学生再品读的优化训练,从读中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探究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5、小结。 请同学发言,谈他学习该课以后的感受。课后形成文字,写成二三百字的短文。  
6、作业布置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这节课结束了,但安塞腰鼓的隆隆响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那击鼓后生们的英姿仍在我们眼前浮现,生命的火花已在我们心底绽放!好一个安塞腰鼓!请模仿课文,借用排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进行合理想象,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如精彩的球赛场面,激越的舞蹈场面,激动人心的晚会场面,感人至深的救助场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源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心灵的引导,以“朗读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让学生感知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意蕴。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感受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完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世界完全敞开,思维的火花闪现得更加灿烂;同时授课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七、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小育 简介:本科学历,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通讯地址: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邮编:7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