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克、千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本教材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来加深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物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称一称等具体的体验活动,感知克、千克的量感,知道1千克=1000克。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与推理的能力。
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
目标
在大班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小班化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营造绿色的学习氛围,关注班上所有的学生,给每个学生创设具体的操作实践机会,构建主动有效的生态型数学课堂。
教学
措施
通过实际操作掂一掂生活中的物品,比较谁轻、谁重,将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引入到本课,用学生的旧知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称一称等具体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建立克、千克的量感。
通过图片展示物品外包装上的质量单位:克、千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2、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kg=1000g。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轻重。
课前准备
课件、若干2分硬币、糖、饼干、面粉等、弹簧盘秤、塑料袋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观看媒体,看图找错误单位。
揭示课题:克与千克(板书)
2、交流物品的质量。
四人小组交流活动
提问:谁知道g和kg是什么单位?
小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学生看媒体找错误。
学生小组交流活动。
跟读:克、千克
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引出“秤”这个称量工具。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1、学生介绍见过的秤。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秤。
3、小结:这些秤都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重量也可以说是质量。
(二)认识1克
1、称2分硬币
师:请你猜一猜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
板书:1克
实物验证。
2.掂一掂
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
3、猜一猜哪些物体重1克
4、验证。
(三)感受物体的质量。
请组内同学掂一掂所带物品的重量,并说说感受。
(四)认识1000克
出示1000的物品
板书:1千克=1000克
你能正确的读一读吗?为什么这么读?同桌两人说一说
小结:生活中人们方便计重更重的物品制定了单位:千克。
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猜一猜2分硬币有多重
跟读:克、千克
师生书空字母表示:g、kg
学生动手操作:掂一掂2分的硬币,建立1克的量感,并交流感觉。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面粉、饼干、糖等生活物品,建立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量感。
跟读:1千克=1000克
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建立1克、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量感,为估算常见物品的质量做铺垫。
三、突破
(一)填上正确的单位
师:请你运用新学的本领填写单位。
(二)质量相同的两种物品比较。
师:请你猜一猜巧克力重还是茶叶重?
小结:物体的质量不一定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三)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小结:质量相同,物体的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
口答填空
猜一猜
学生手势表示
并说出理由。
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四、改错
1.爷爷收到了聪聪的来信。
师:看完信后。爷爷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你能找出问题吗?
2.亮亮的日记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对。
小组讨论
找出错误。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说课:本课在设计时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引出“秤”这个称量工具。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通过学对具体生活物品的操作活动,建立1克、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量感,为估算常见物品的质量做铺垫。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整堂课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但也有几个细节需要改善:1.在认识各类秤不必强加他们认识天平的各部分细节和使用方法,可在课外进行指导。2.在感受1克的质量时不必强制用2分硬币。由于2分硬币现在的使用度很低,也失去了感受生活的意义,可改为一片树叶或一张纸巾等等。3.在练习设计的判断中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这一题可将其中一项改为1000克加深难度,这样也有了分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