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问题导引
1.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表现和影响。(历史解释)2.私有制和剥削产生的表现。(史料实证)3.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4.古埃及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5.古印度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6.古希腊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
(史料实证)
历史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①农业的产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__中南美洲__等地也先后培育出芋头、水稻、粟(小米)、玉米、南瓜等农作物。
②畜牧业的产生:人类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2)影响
①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__生产者__。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②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__文化创造__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__早期城市__。
2.文明的产生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①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__劳动生产率__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私有制的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__公共产品__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③剥削的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__阶级对抗__形式。
(2)国家的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
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__监狱__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原来的__部落首领__,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③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文字__产生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
【特别提示】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1)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概况
(1)诞生区域: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__爱琴海__地区。
(2)发展状况:在这些古代文明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3)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_多元__特征。
2.古巴比伦文明
(1)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__底格里斯河__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__两河流域__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__苏美尔地区__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汉谟拉比__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3)文明成果
①政治文明:建立了__君主专制__制度,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②法律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__成文__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__君权神授__,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③文化科技:西亚的__楔形文字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吉尔伽美什》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__方舟__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3.古埃及文明
(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干旱,但__尼罗河__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兴起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文明成果
①政治文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__官僚系统__,__法老_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②文化成就
A.文学: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__神话__和文学故事。
B.文字:__象形文字_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C.历法: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太阳历__。
D.建筑:__金字塔__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E.造纸:尼罗河的特产__莎草纸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思考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提示1:(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
(2)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
4.古印度文明
(1)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__印度河__流域的大平原上。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__恒河流域__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③到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2)文明成果
①种姓制度
A.形成: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__种姓制度__。
B.内容: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婆罗门主掌__宗教祭祀__;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__保卫__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__劳动者__,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__贱民__”。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C.影响: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文化成就
A.宗教:__佛教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B.诗歌:《摩诃婆罗多》和__《罗摩衍那》__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C.自然科学:印度人在天文、历法、__数学__、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思考2:印度种姓制度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2:(1)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刹帝利与吠舍大商人对婆罗门的特权感到不满。
(2)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教义(四谛)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支持)。
5.古希腊文明
(1)自然环境: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__迈锡尼文明__。
②公元前8—前6
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
典型特征是__小国寡民_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__雅典__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概念阐释】古希腊公民与居民
古希腊公民是城邦居民中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一般来说,只有纯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本邦公民。而居民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等。
(3)文明类型
①寡头政治:__斯巴达__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②民主政治: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A.表现: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__公民大会__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B.局限性: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成年男性__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文化成就
①文学:优美的神话、严肃的__悲剧__、诙谐的喜剧,
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__修昔底德__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__亚里士多德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思考3:古希腊在哲学上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3:(1)苏格拉底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知识即美德。
(2)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一 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一 随着农耕和畜牧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
提示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史料二 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摘自上海师大历史系《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
探究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提示2: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开始形成。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拓展】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
(1)阶级产生的条件:社会等级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个人劳动能产出超过其个人生存所需的少量剩余的条件下出现的。
(2)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
①外部途径,氏族部落或个人把外族人变为奴隶,这是阶级产生的最初途径,而部落间的械斗和战争为此提供了方便条件。
②内部途径,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氏族公社内部分化出富有的剥削者上层,他们转变为氏族贵族,而贫困、负债的氏族下层中的一部分人则沦为贵族的依附民和债奴。
主题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三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
……
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
其双腿变成吠舍,
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探究3:根据史料三,指出不同种姓的地位与组成身体的部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为什么?
提示3:造物神用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借以说明各个等级的高低贵贱是神的意志决定的。奴隶主阶级用婆罗门教作为精神武器,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把等级制度神圣化。
史料四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自由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法典规定: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侵犯别人住处的人,必须就地处死、掩埋;趁火盗窃财物的人,必须当场扔到火里烧死。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探究4: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从哪几个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该法典的历史地位如何?
提示4:《汉谟拉比法典》从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等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史料五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早期文明,因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为代表,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建筑,还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解读成功。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城堡坚固,尚武精神突出等。迈锡尼模仿克里特线形文字A形成自己的线形文字,考古学称之为线形文字B,该文字已被解读成功。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探究5:根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琴文明的几个文明中心的特征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相比有何异同。
提示5:相同点:国家形态是君主制国家;注重建设王宫、卫城、陵墓。不同点:爱琴文明是以海洋文明为依托,商业、航海业发达,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希腊的特殊文明;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产生在大河流域(尼罗河、黄河、恒河等),这些文明地区最发达的是农业。
【拓展】
1.《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及地位
(1)内容
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王国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特点:以神的名义颁布(法典来自神授);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量刑不一;保留某些原始习惯法的印记(同态复仇、神明裁决)。
(3)地位
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保护了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②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2.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2)消极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低种姓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进取心,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1)人民主权: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轮番而治”: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五百人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6)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民主的创举。雅典民主实行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②多数人参政。雅典注重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
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2)狭隘性
①在民主范围上非常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②在民主性质上非常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