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20 18: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王文平
教学目标: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精心准备课件
(学生)1.复习《伤仲用永》 2.背诵课文 3.搜集古人勤学成才的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三国风情图”,渲染气氛。]
1、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在乱世中群雄争霸,智勇着者胜。这是真理。有这么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孙权赞他:“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谨”“图取关羽,胜于子敬”。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时期号召我军百分之八九十行伍出身的高级干部向他学习。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吕蒙。吕蒙少时识字不多,报告军情只能口传,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武夫,是谁造就他,使他变成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孙权。了不起啊,孙权。难怪一代枭雄曹操都要望江兴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挥师北归,从此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2、 复习检查
(一)、《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 ﹍﹍﹍ (朝)政治家、史学家。
(二)、比比谁最棒
你能解释下列红颜色词语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但当涉猎
(其中第1题考查通假字;第2题考查古今异义字;第3、4题考查一词多义;第5题,一石二鸟既复习了〈木兰诗〉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但”又巩固了本课中的“但”)
(三)今天我最棒
你能准确翻译下面的句子么?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考查文言特殊句式:第1句倒装句——状语后置;第2句考查翻译的常识——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即不用翻译;第3句考查判断句;第4句考查省略句即翻译时“补”的常识。)
三、新课讲授:出示教学目标——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一)默读或齐读全文,探究问题。
1.课文围绕吕蒙写了哪三方面的事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又是怎样劝的
3.吕蒙对于孙权劝学先后的做法是怎样 吕蒙学有所成了没 从哪看出
4.鲁肃是如何赞学的
讨论后明确:
1、课文围绕吕蒙写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件事。
2、先一语破的“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涂掌事”请问吕蒙当时当什么官?——当时吕蒙协助周瑜在危急情况下献奇计,结果大破曹军于夷陵下。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试想想一位将军、寻阳令,如果回报公事仍靠口传,他能服众吗?作为一代人主孙权高瞻远瞩,想到了这一点,出于一片关心,他提出了要求吕蒙读书的要求,其间当然也含有栽培之意,所以用了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而吕蒙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辞以军中多务”。于是孙权有点生气了,责备他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家注意到了没?这里句末点号由“?”变成“!”在生气的同时他仍不失人主身份,既提出学习方法“涉猎”又提出学习目标“见往事耳”,接着委婉反驳“卿言多务,孰若孤”,并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进一步指出读书的结果“大有所益”,这样劝得吕蒙心服口服,“乃始就学”。
3、吕蒙先“辞以军中多务”,后经劝“就学”并且学有所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非复吴下阿蒙”。(注意文言虚指词“三”的深层含义:时间短,长进快,吕蒙多么刻苦学习)
4、鲁肃先以言语直接赞“非复吴下阿蒙”后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敬才、爱才之心“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当时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吕蒙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一介武夫有些轻视他,想不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不料席间吕蒙竟问鲁肃“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以备不虞?”鲁肃仓促回答“临时施宜”。吕蒙反驳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为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且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利害。鲁肃于是大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对图齐背课文,注意人物的语气。(教师先示范背诵,后学生背)
(三)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以上各题都是为了完成目标1而设计的)
2.《孙权劝学》的历史故事中包含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教师要适当提示如从三位人物角度出发)
3.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在内容上的异同之处并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从本题的2、3两题开始是为了完成目标2而设计的)
注:第1题讨论后形成板书:孙权 关爱部下 好学 善劝

吕蒙 能听取意见 刻苦好学

鲁肃 敬才 爱才
(四)动起来(课外拓展,进一步完成目标2)
说说古人勤学成才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借光、苏秦悬梁刺股等
(五)送名言,结束教学
(六)布置作业
每人搜集有关“勤学”的五句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