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唱:杜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唱:杜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3-17 08: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杜鹃》教案
教材分析:
? 法国儿歌《杜鹃》,是一首三拍子歌曲,歌词生动活泼,曲调简洁明快。歌曲共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对称,采用模进手法,落在不稳定的三级音上,引出带拟声的第三乐句。歌词采用设问句的形式,与杜鹃轻巧的“咕咕”声,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和杜鹃对话的画面。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感知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三年级学生是第二次接触轮唱作品,因此教师应做好有效的引导,一是要解决轮唱中的音准问题,二是关注在演唱过程中与其他声部的配合。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能用身体表现歌曲三拍子的韵律。
演唱中能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配合。
通过学唱歌曲能激发爱护身边小动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抓住轮唱的节拍、速度、音准,听唱并举。
教学难点:与他人合作,用和谐的声音进行轮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示主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在音乐与图画的渲染下,用优美的朗诵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春天,引出本课的主题——杜鹃。
师:同学们,冰雪慢慢地融化了,花儿悄悄地苏醒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听,是谁在唱歌?
布谷鸟又叫杜鹃鸟、报春鸟、吉祥鸟,它的叫声代表春天、希望、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走近本课的学习内容。
模仿杜鹃的叫声
①谁来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②师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分别唱杜鹃叫声的旋律
师:你们的声音真动听,吸引来了一群杜鹃鸟:
3/4 3 3 3 ︱1--︱
咕 咕 咕 咕
又有一群杜鹃鸟飞来了,唱出了赞美的歌声:
3/4 5 5 5 ︱1 --︱
咕 咕 咕 咕
3、和声练习
142875161925001428753810000190500114300003/4 3 3 3 ︱1-- ︱
咕 咕 咕 咕
14287514859000 3/4 5 5 5 ︱1 --︱
咕 咕 咕 咕
【设计意图】:为后面歌曲的二声部结尾做铺垫。
二、感受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节拍。
提问:这首歌曲是二拍子、三拍子、还是四拍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师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两遍(第二遍多媒体出示动画)
听音乐挥动翅膀
师:小杜鹃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一会落在地面休息。请同学们跟随歌曲的旋律高低挥动你们的翅膀。
设计意图:在体验歌曲节拍的同时,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三、歌曲教唱
1、看字母谱,并根据老师柯尔文手势提示唱谱(2遍)。第二遍速度加快。
2、在老师带领下用“la”模唱
3、师弹旋律,生填词唱。
4、师生接龙唱并交换顺序。
5、提要求,处理歌曲。(提示面带微笑,牙关打开)
师:小杜鹃在天空快乐地飞,请同学们面带微笑,这样声音会更动听。
6、跟录音伴奏尝试背唱,巩固加强对歌曲的记忆。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唱歌曲,强化对歌曲的记忆。
四、体验轮唱
1、初听轮唱
录音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
提问: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自动生成“轮唱”的定义
小组讨论:如何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选一个小组代表回答,并出示图示。
【设计意图】:虽然三年级上册已接触过轮唱,但学生对轮唱的定义并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述。通过提问与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成轮唱定义。
2、尝试轮唱
师生合作
生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
生生合作
A、学生分两组,第一组唱第一声部(提示第一组结束句唱两遍),第二组唱第二声部(提示在第一组唱第二句时进声)。
B、两组交换声部进行轮唱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体验轮唱。
加入和声的尾声和引子(布谷鸟的叫声)
综合表演
每个声部选一名同学头戴杜鹃头饰,带领大家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轮唱并律动。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用轮唱的形式学习了歌曲《杜鹃》。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希望同学 们能从我做起,不随意捕捉鸟类,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最后,让我们都做一只快乐鸟,飞出教室吧!
同课章节目录